 |
 |
|
 |
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空间研究
吴琳
|
|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22年11月 |
コード:486417 254p 24cm ISBN/ISSN 9787308230230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清代は古代中国社会において女性作家による創作活動がもっとも盛んな時代で、特に明末から清初にかけての王朝交替期には、別集を残した女性作家が数百名、女性だけの詩文総集が40数種を数えた。本書では、いくつかの典型的な女性作家群体の背景を分析し、女性作家による創作活動が、なぜこれほど明末清初の時代変革の時期に集中したのか、その要因について探る。
目录 绪论 一 文学空间释义 二 相关学术成果回顾 (一)民国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三 “空间”转向与女性研究的新方向 (一)从时间到空间:文学场景探原 (二)闺阁内外: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一章 传统构建与现时观念 第一节 女性通代型总集刊刻与古代女性文学传统的建构 一 通代型女性总集编纂概览 二 仙俗杂陈的历代女性选本 (一)晚明女性总集所录小说篇目及来源 (二)女性诗词与小说文本的混融及成因 三 古代女性文学传统的形塑 第二节 当代型总集编纂与明末清初女性文学格局的形成 一 当代型女性总集编纂概览 二 综合性总集中的女性位置 三 青楼与闺秀的并峙与混融 四 诗媛八名家、四大才女家族及其他 五 女性名家争议与清初诗坛风会 第二章 两性互动与空间融合 第一节 清初闺秀与文人的交游网络及文学互动 一 两性文学交往的时代背景 二 文学媒介与交游网络的形成 三 两性互动与女性作品的经典化 四 两性情感认同与文学观念的传递 第二节 集会、结社与闺阁之外的社交空间 一 清初闺秀与文人社集考述 二 西湖“不系园”社交圈 三 如皋“水绘园”唱和 四 山阴“同秋社” 第三节 风景与人事:“湖舫诗会”的文学对话 一 创作现场及相关人物概述 二 湖舫诗会的多重话语维度 (一)政治立场 (二)文学世代 (三)地域因缘 (四)亲疏关系 三 空间书写、话语融合与情感认同 四 “不系园”的女性意涵——钱谦益《留题湖舫》解读 第三章 性别跨越与身份拓展 第一节 闺隐:身份选择与价值认同 一 “女逸民”:知识女性的自我身份意识 二 隐逸实践与女性身份空间的拓展 三 闺与隐:女性角色的常态与新变 第二节 “女遗民”:政治立场的自我书写 一 遗民文献与遗民叙事中的女性 二 从家到国:女性角色的延伸 三 “青山自属女遗民”:遗民情境的呈现 四 大节与人情:生存空间的界定 第三节 性别跨越与“非女子之本色” 一“非女子之本色” 二 “男性化”之多重面向 三 侠女、英雄、逸士:刘淑的自我形象指涉 四 王端淑的“拟男”角色诗 第四章 历史记忆与空间想象 第一节 闺阁之外的女性地景 一 女性足迹的拓展 二 女性历史的发掘 第二节 随宦女眷的怀古之旅 一 怀古:宦海忧思的寄托 二 都城:亡国记忆的召唤 三 人与地:心灵映射与成长 第三节 “桃源”理想的现实重构 一 “避秦”:问津桃源 二 “桃源”:诗意栖居 第四节 神游深宫的闺秀“宫词” 一 借景与移情:宫廷情境的构造 二 “大香奁”与“大竹枝”:宫廷特质的弱化 第五章 闺阁:文学生活与“女子之本色”的重塑 第一节 一门风雅:家庭内部的文学活动 一 吴江叶氏“午梦堂” 二 杭州“寓林”与“蕉园” 三 山阴祁氏“寓山” 四 桐城方氏“清芬阁” 第二节 “以文史代织红”:闺阁写作与妇德规范 一 德、言、容、工与文学生活 二 父、夫、子与母教传统 第三节 女子作闺音:闺阁本色的重塑 一 “林下风”兼“闺房秀” 二 “天地灵秀钟女子” 三 《男洛神赋》、《赠药编》与闺情诗的视角转换 余论 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