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清代三家《詩》學新論
張錦少
|
|
出版社:中西书局 |
出版年:2022年06月 |
コード:485050 314p 24cm ISBN/ISSN 9787547519639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两汉时期,鲁、齐、韩三家《诗》立于学官。而随着今文经学的式微,三家《诗》的经本、师说在南北朝时期逐渐亡佚,唯《韩诗》稍存。王应麟在宋元之交为《诗考》一书,辑三家佚文,拉开了后世尤其是清代三家《诗》研究的序幕。清代乾嘉时期,学者尊崇郑学,因此于《诗经》研究亦以《毛诗》为主,对于三家《诗》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清代三家《诗》学当以范家相《三家诗拾遗》为始,以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为集大成。近代以来,对于清代三家《诗》学的研究数量众多,然多以冯登府、陈乔枞、王先谦等著名学者的著作为研究对象,或结合出土文献检验清儒成果。本书作者大量运用稿钞本等文献,扩大了研究对象;同时也将目光投射到前贤未曾瞩目的学者和著作之上,如范家相、庄存与、魏源等人及其成果,对清代三家《诗》研究的进程作了全面且清晰的梳理,并对清儒所作三家《诗》归派的方法论和结论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修正,为三家《诗》甚至两汉经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目录 前言 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关键词 第二节 二十一世纪初清代三家《诗》学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缘起 第一章 从王应麟到范家相:清代三家《诗》学引论 第一节 三家《诗》学在清代复活的学术史解释:从梁启超的清代学术史论说起 第二节 清代三家《诗》学的前奏:王应麟《诗孜》述论 第三节 清代三家《诗》学的奠基者:范家相《三家诗拾遗》考论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学术史的新写法:从着述的年份及其作者的地理分布看清代三家《诗》学的发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着述成书或成稿年份可考的清代三家《诗》学着述 第三节 清代三家《诗》学着述作者的地理分布 第四节 从时间与地域两个维度看清代三家《诗》学的发展 第五节 结语 附录 成书或成稿年份未能确考的清代三家《诗》学知见着述 第三章 从庄存与到魏源:道光时期清代三家《诗》学转向新绎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乾隆中叶以来清代经学的主调:从考据到考据学 第三节 主调中的杂音:庄存与《毛诗说》的经学史考察 第四节 从《毛诗说》到《诗古微》:魏源三家《诗》研究与常州庄氏之学的渊源 第五节 结语 第四章 复古以创新: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的新定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集疏》成书考:从《三家诗义通绎》到《诗三家义集疏》 第三节 以扬厉三家为主的案语 第四节 以复古为定位的《集疏》 第五节 结语 第五章 谬误的体系:清代三家《诗》归属理论的新检讨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三家《诗》辑佚简史 第三节 以刘向《说苑》为例论三家《诗》归属理论中的“师承法” 第四节 以《说苑》为例论古籍作者的考定如何影响“师承法”的运用 第五节 三家《诗》归属理论中以《尔雅》为《鲁诗》说平议 第六节 论完善三家《诗》归属理论的方法 第七节 结语 引用及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