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
                /葛兆光讲义系列
                精装 葛兆光
 | 
              
                |  |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 出版年:2022年09月 | 
              
              
                | コード:483356        408p  24cm  ISBN/ISSN   9787100209458 | 
              
                |  |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 
              
                | 「葛兆光講義系列」は、歴史学者の葛兆光教授が清華大学や復旦大学でおこなった講義録を、最新の修訂を加えて刊行するシリーズ。本書『亜洲史的研究方法』は、葛兆光教授が2011年から復旦大学の博士課程で開講してきた同名講座の講義録で、著者自身が繰り返し内容に修訂を加えてきたが、書籍化は初となる。中国と周辺地域・海域を含む東アジアの近世以降の歴史について、時代別ではなくテーマ別の4単元13講に分け、東西における研究史や重要文献などを詳細に紹介している。 
 目录
 “葛兆光讲 义系列”·说明
 自序
 开场白 “亚洲史的研究方法”课程要旨
 第一单元 亚洲史/东部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问题:亚洲作为一个历史世界,可能吗?】
 第一讲 从“元寇/蒙古袭来”事件说起
 引言: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区域、角度和影响
 一、“元寇/蒙古袭来”的前前后后
 二、“蒙古袭来”及其对东北亚诸国的直接冲击
 三、“元寇”事件的历史意义:世界史的开端?
 第二讲 亚洲史研究的可能性
 引言:不要画地为牢:把中国放进亚洲
 一、“亚洲”或“东部亚洲”,凭什么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二、所谓亚洲或东部亚洲海域:它与欧洲的不同历史与文明
 三、近世东部亚洲海域:几个故事
 四、超越国境:交错与纠缠的区域史
 第三讲 亚洲/东部亚洲史的研究方法
 引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史学的变化趋势
 一、仍然是历史、考古与语言:亚洲史研究在中国
 二、物品:物质文化史的途径
 三、人物:族群与文化融合的历史
 四、书籍:图书中的亚洲史
 五、事件:涉及亚洲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研究
 【讨论:文献、历史和语言】
 【建议阅读论著】
 第二单元 亚洲史的学术史: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与中国的亚洲史研究
 【问题:为什么要讨论学术史?亚洲研究与日本东洋学的兴起】
 第一讲 从欧洲东方学、日本东洋学到亚洲史研究
 引言:趋向现代:明治以来的东洋学
 一、何为东洋?明治、大正时代日本对中国周边之研究
 二、“与欧人争胜”:欧洲东方学之刺激
 三、“有如国土”
 明治、大正时代日本的侵略野心与学术取向之关系
 四、明治、大正时代:东洋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日本学者
 五、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诸领域所受日本之影响
 第二讲 个案:近代东西学术中之南中国海及东南亚研究
 引言:关于环南海或东南亚的历史研究
 一、东西学术史上的“南海”
 二、法国东方学家的南海研究
 以费琅、马司帛罗和伯希和为例
 三、日本东洋学家的南海研究
 以藤田丰八和石田干之助两部著作为中心
 四、东西学术影响下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界
 以冯承钧为例
 五、“南海”:历史课题与政治问题
 六、有关南海的历史文献,以及《塞尔登地图》
 【讨论:通向亚洲史或东部亚洲史的途径】
 【建议阅读论著】
 第三单元 环东海南海作为一个历史世界:十五世纪以后的东部亚洲海域史
 【问题:为什么十五世纪之后,要谈论“东部亚洲海域”?】
 第一讲 蒙古时代以后
 东部亚洲海域史的一个关键时代(1368—1420)
 引言:历史的“关键时期”
 一、妥协:亚洲东部局势的暂时稳定(1368—1405)
 二、对峙:东部亚洲国际秩序的一段曲折(1403—1419)
 三、冲突:“应永外寇”或“己亥东征”(1419)
 四、再平衡:朝鲜通信使出使日本(1419—1420年及以后)
 五、小结:蒙古时代之后的东部亚洲海域
 第二讲 十五至十九世纪的环东海南海海域
 引言:从一部文献与一幅地图说起
 一、“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海域成为一个历史世界
 二、海道超越了陆路:十五世纪后历史重心从西北转向东南
 三、自西徂东:东部亚洲海域的秩序在十九世纪面临挑战
 四、小结:对“中央欧亚”与“东亚”概念的反省
 重提环东海南海海域研究之必要
 【讨论:有关“东部亚洲海域”,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建议阅读论著】
 第四单元 域外有关近世东部亚洲的历史文献举例
 【问题:就算你研究中国史,是否中国史料就已足够?】
 第一讲 揽镜自鉴:为什么要关注这些域外史料?
 引言:为什么有关中国的域外史料开始引起注意?
 一、域外史料的意义:举几个例子
 二、域外史料的意义(续):继续举例说明
 三、为什么中国学界对此关注不够?
 四、现代学术变化可能的又一波
 第二讲 有关东部亚洲与中国的日本文献举例
 引言:且向东瀛寻逸史?
 一、《华夷变态》
 二、《唐通事会所日录》【附:《清俗纪闻》】
 三、《通航一览》
 四、《善邻国宝记》
 五、《入明记》
 【附说:明清中国有关日本的文献举例】
 第三讲 有关东亚与中国的朝鲜史料举例
 引言:最近的“邻居”,最“汉”的文献
 一、《韩国文集丛刊》
 二、《承政院日记》及《同文汇考》
 三、《通文馆志》
 【附说:明清中国有关朝鲜的文献举例】
 第四讲 有关朝鲜与日本之间交往的汉文通信使文献
 引言:什么是“通信使”?日朝之间的往来
 一、朝鲜通信使的三类使命:修好睦邻、刺探情报、吊丧庆贺
 二、通信使的影响:东亚文化的交流
 三、现存朝鲜通信使文献
 两种丛刊与《朝鲜通信使文献选编》
 第五讲 有关琉球的汉文文献
 引言:十五、十六世纪亚洲东部海上贸易的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