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文學中的女子與國難
                /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李惠儀 著 李惠儀 許明德 譯
 | 
              
                |  |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 出版年:2022年06月 | 
              
              
                | コード:479493        533p  23cm  ISBN/ISSN   9789863506034 | 
              
                |  |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 
              
                | 明清易代是中國歷史中的鉅變。這一轉折除了成為清初文人念茲在茲的寫作主題,同時也持續為後世文人著述的焦點。《明清文學中的女子與國難》集中討論女性在這關鍵的歷史時刻如何通過自身著述與他人書寫開闢議論、想像與創作的空間。範圍涵蓋女性文學、男性借用女子的身分和聲音寄託幽懷之作、及以女性為文化符號,藉以撫今追昔,反思明亡的罪責和前因後果的作品。本書深入探討國難之際人們的思維與情感,以及後人如何回顧並挪用這段歷史,旨在說明歷史與文學如何交織互動,並闡釋性別的概念如何成為經驗與表述世變亂離的方式與途徑。 
 為何性別界限、女子的貞淫美惡、她們的自主、無奈與困境會變成國難經歷與記憶的寓言寄意契機?人們如何藉這些敘述思考國族的命運?透過回答這些問題,李惠儀揭示了各文體中女子的種種形相,並藉此探究明清易代及後世國難重演時人們的感懷和精神面貌。
 
 目錄
 
 中文版序
 
 引言
 
 第一章 男性詩詞與性別界限
 一、閨閣之筆
 二、以貞喻忠:或隱或顯的類比
 三、幽婉之辭及其政治解讀
 四、政治抉擇的托喻
 五、幽微婉約的詩學和詩壇倡和
 六、愈微愈顯,愈隱愈昭
 
 第二章 女性詩詞與性別界限
 一、婉約背後
 二、詩史精神
 三、壯志難酬
 四、談兵說劍
 五、友情友道
 六、性別牢騷
 七、詩心覺醒
 八、吾夫赤縣
 
 第三章 化身英烈
 一、文學史的語境
 二、亂世中女承父業
 三、以女英雄作控訴
 四、以女英雄作辯解
 五、女英雄的馴服
 六、女英雄的形塑
 七、救國女英雄
 
 第四章 聲色風月的命運
 一、為聲色風月辯護
 二、風流的道學家
 三、筆下的才女、下筆的才女
 四、身為鬼雄的妾媵:王蓀與周亮工
 五、身為詩史的名妓:卞賽與吳偉業
 六、隱密的復明志士:柳如是與錢謙益
 七、情感的價值
 
 第五章 辱身與遂志
 一、難女題壁與議論空間
 二、傳聞異辭的難女詩
 三、難女情緣與私情化公
 四、失貞、失真
 五、身辱心貞
 六、越界
 
 第六章 創傷記憶:論斷與同情
 一、揚州女子
 二、脂粉孽:罪與罰的邏輯
 三、褒忠獎節:揚州烈女
 四、記憶與遺忘
 五、第二代記憶
 六、難以定案的禍水
 七、論斷與救贖
 餘論
 
 參考書目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