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明清法制归纳名之为“律例法体系”。律例法的例,区别为条例、则例、事例等等。其中的“事例”,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本书的研究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明清时期法律体系中的事例,这是本书的主体内容。第二个层次是明清法制中的例制。第三个层次是明清律例法体系,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中的地位。本书对于明清事例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将事例的演变作为研究的重点,将事例置于它与其他定例(条例与则例等)的关系中,置于它与其他法律形式包括律、会典的联系中,通过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将明清事例放在中国古代法制演变的宏观背景下,置于律令法体系向律例法体系的转换过程中,以此显现中国古代法体系演化过程及这一过程中法体系建构与重构之规律。 目录 引论 事制的演进与律令法向律例法体系的转换 (一)重释“议事以制,不为刑辟” (二)“制事典,正法罪”与成文法的产生 (三)“事律”:萧何九章律中的一个插曲 (四)“令以存事制,律以正罪名” (五)两个法体系之间的转换 (六)唐代中期之后律令法体系的嬗变 上编 明代事例 一、明代法制的演变与两个法体系的转换 (一)明初律令法体系的重建 (二)例的定位:从“一时权宜”到“百世可守” (三)行政领域中例与令的运势消长 (四)明初事例的尴尬地位及其变化机遇 二、榜例:一种特殊的事例 (一)明初的榜文禁例 (二)官僚体制与榜例的变化 (三)榜例的特色及其式微 三、事例与条例的修订 (一)事例与《问刑条例》的修订 (二)事例与《军政条例》的修订 (三)事例与《宗藩条例》的修订 四、明代的会典编纂与事例的华丽转身 (一)《正德会典》的编纂与事例的整合 (二)《万历会典》与律例法体系的确立 (三)《明会典》的特点与会典事例的性质 (四)会典编纂与例替代令 五、事例汇编文献 (一)事例汇编文献举例 (二)《节行事例》名义考 (三)《嘉靖事例》作者考 (四)《皇明条法事类纂》之谜 下编 清代事例 一、清代例制的形成与演变 (一)清初重例的历史社会原因 (二)顺治时期对明制的沿用 (三)康熙至乾隆时期例制的演变 (四)清代后期例制的流变 (五)清代例制中的事例与成案 二、督捕事例与社仓事例 (一)督捕(逃人)事例 (二)社仓事例 三、形形色色的捐例 (一)捐纳事例 (二)捐监事例 (三)捐输事例 (四)捐赎事例 (五)筹饷事例 四、部院则例中的事例 (一)清代部院则例的修订 (二)户部则例中的事例 (三)礼部则例中的事例 (四)理藩院则例中的事例 五、五朝会典与会典事例 (一)《康熙会典》与《雍正会典》 (二)《乾隆会典》的推陈出新 (三)《嘉庆会典》与《光绪会典》 (四)会典的特点与会典事例的性质 结语 (一)综论明清事例的特色 (二)明清律例关系理论的演变 (三)两个法体系转换的意义 (四)明清事例研究对法律史学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