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特色1.爬梳史料,從趙匡胤的成長背景重現宋朝開國史。2.故事性強,書中引用許多傳說,令整體風格更貼近現代閱讀習慣。3.特別闡述從皇帝到官家的皇權定位,這是宋朝獨有的政治心態。終結五代十國,鞏固中國版圖,開啟多項創舉。設立市舶司,重啟海上絲路;發展印刷,刻印《大藏經》、編印醫書與法典通行;行醫濟世,推動醫藥發展;同時研發造船、火器,促進民生與貿易。讓宋朝的文化、科技獨步世界。趙匡胤利用長年累積的實力,於五代十國紛亂的局面中等待時機、累積人脈、逐漸崛起。待時機成熟,憑藉「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地取代後周,開創宋朝。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南征北討致力統一全國大業,並二度「杯酒釋兵權」,解決唐朝中葉以來藩鎮割據的亂局,加強中央集權,保證了社會穩定。更設立「封樁庫」,勤加儲蓄,以期向契丹贖回燕雲十六州。在治國方略上,他改革科舉、復興學術、建立募兵制、重修法律,令武將讀書,大舉任用文臣,開啟長達三百年的文治時代。更振興經濟、改善社會結構、關注民生,使宋朝工商業、手工業得到高度發展。宋太祖在位十七年,為宋朝打下良好基礎,其死因、繼立問題卻成為千古謎團,這究竟是不是宋太祖為鞏固江山而設計的策略?宋代歷史專家王育濟、范學輝以「宋太祖及其時代」為基本論述角度,參考學界的研究成果,以豐富史料解讀宋太祖如何承先啟後地成就大宋王朝! 目錄第一章 家世、時代與成長
 涿州與保州:趙匡胤的祖籍
 風雪杜家莊
 洛陽少年與汴京亂局:「香孩兒」的成長
 漫遊無所遇與千里送京娘
 
 第二章 軍旅生涯
 投奔後周二主
 高平之戰
 殿前都虞侯與義社十兄弟
 三征南唐:三軍矚目新統帥
 
 第三章 「陳橋兵變」與「杯酒釋兵權」
 三封節度使與「點檢作」
 是誰廢匿了世尊遺詔?
 兵變陳橋驛
 「一著黃袍便罷兵」
 平定二李
 杯酒釋兵權
 
 第四章 統一戰爭
 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
 風雨下荊湖
 攻取後蜀與戰後失誤
 謀北漢:諜戰與歧途
 平南漢
 得南唐:最漫長最成功的戰爭
 
 第五章 朝廷與地方
 根除藩鎮動亂的「三大綱領」
 如何「稍奪其權」
 如何「制其錢穀」
 如何「收齊精兵」
 靖寧:京城、州府與邊圉
 
 第六章 皇帝與文臣武將
 二府與一日罷三相
 獨相十年:趙普的任免
 三司使與封樁庫
 翰林學士的選任
 三衙與樞密院:統兵體制
 殿前司將帥的選任
 侍衛司與武德司的將領
 
 第七章 國計民生
 「不抑兼併」
 稅制的調整
 募兵制——百代之利?
 漕運、水利與治黃
 救荒與農業生產
 「藝祖」:手工藝與軍工技藝
 貨幣、城市與商業政策
 醫藥:皇帝的興趣與官方的推動
 
 第八章 鐵衣士:文治與法制
 鐵衣士與半部《論語》
 崇文重教與武臣讀書
 科舉改革與文官政治
 《宋刑統》
 武人秉法到文人執法
 嚴肅司法程序與吏治
 碑誓:不殺士大夫
 
 第九章 文偉:文化的成就與土壤
 史學與散文
 詞與小說
 「氣運興隆」的畫苑
 「香孩兒」與建隆觀:宗教
 
 第十章 金匱之盟與燭影斧聲
 宋太祖和他的家人
 皇親:兄妹與外戚
 皇位傳立:時代習尚與家族利益
 皇帝、宰相與儲君
 燭影搖紅,雪落人去
 「金匱之盟」的餘波及意義
 
 第十一章  「官家」時代的宋太祖
 官家與皇權的理性定位
 祖宗家法:官家時代的規制
 宋太祖與宋朝政治
 宋太祖與宋代經濟文化
 囫圇官家:宋代的軍事困局與機運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