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中的性別與族裔:從日治到當代
                /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研究篇
                
                 
                林姵吟
                 | 
              
              
                 |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 出版年:2021年08月 | 
              
              
              
                | コード:473023        454p  21cm  ISBN/ISSN   9789863504740 |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 
              
              
                
                本書以性別與族裔兩個面向探勘台灣文學中的女性角色形塑、女性(化)敘述,及國族想像和族裔書寫,側重台灣文學和世界之鏈接。第一部分深究謝雪漁俠義故事的譯寫,以及日治時期漢文通俗作家、日語新文學作家、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第二部分前半闡釋戰後初期反共文學體制實際操作的隨機性,以及東南亞離散經驗如何在國民黨反共政策下,開展另類的反共言說;後半鑽研女作家如何藉由羅曼史,演繹兩岸錯綜的地緣政治,並考索台灣文學這一概念,在英譯過程中折射出的多種意涵及接受情況。最終部分剖析原住民作家的自我書寫和民族誌嘗試,並探討晚近小說如何以母系多族與域外(菲律賓)故事,呈顯台灣文學重構台灣歷史和華人主體的潛能。
  目録: 導論:現當代台灣文學中的性別與族裔
  第一部分 日治時期台灣文學中的國族潛影與女性形象 第一章 從世界回望台灣:謝雪漁小說中的俠義譯寫與國族潛影   一、將世界帶來台灣:謝雪漁俠義敘事的多重源頭   二、忠孝俠義的桃花源書寫的雙面性   三、日華關係與中、日義舉的重層展演   四、結語 第二章 「現代」版賢妻良母之形塑:徐坤泉與吳漫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風月報》作為婚戀論述的場域   二、徐坤泉的「現代」理想女性形塑   三、吳漫沙摩登女與新女性的兩極化   四、誇張的通俗劇式修辭   五、結語 第三章 沉默的她者:重探呂赫若、龍瑛宗與翁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呂赫若作品中的女性   二、龍瑛宗作品中的女性   三、翁鬧作品中的女性   四、結語 第四章 民俗、階級、婚姻:黃鳳姿、葉陶、楊千鶴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一、黃鳳姿的民俗書寫   二、葉陶作品中的階級意識   三、楊千鶴作品中對婚姻的踟躕   四、結語
  第二部分 戰後至當代台灣文學中的女性(化)敘述及國族、地緣政治 第五章 史詩式和現代主義的嘗試:王藍《藍與黑》與郭良蕙《心鎖》中的女性(化)敘述   一、台灣戰後初期的文學場域   二、史詩式的羅曼史:王藍《藍與黑》愛情和戰爭的交織   三、遭查禁的現代主義試驗:郭良蕙和她的《心鎖》   四、結語 第六章 另類中國性:潘壘《紅河三部曲》和鄧克保《異域》中的戰爭和國族   一、軟性威權(Soft-Authoritarian)的戰後初期台灣文壇場域   二、通俗與交混的中國性:潘壘的《紅河三部曲》   三、私人化的中國性之認證:鄧克保的《異域》   四、結語 第七章 愛情與兩岸政治:以李昂《七世姻緣之台灣/中國情人》及平路《東方之東》為例   一、《七世姻緣之台灣/中國情人》中的多層次過去重述   二、朝向後國族的女性個體性   三、性別化的敘述   四、全球化下的台灣與中國   五、《東方之東》的自由追尋   六、兩岸關係之四角演繹:台灣、中國、澳門、香港   七、女性敘事及女性細節   八、結語 第八章 世界中的「台灣文學」:以台灣文學英譯選集、李喬、吳明益為中心的討論   一、英譯選集樣本裡世界中的台灣之策略   二、翻譯「台灣性」   三、《寒夜》中的歷史提萃   四、《寒夜》台灣意識的弱化及語言上「台灣性」的遮蔽   五、《複眼人》朝向全球化的「台灣」   六、結語
  第三部分 千禧年後台灣文學中的族裔書寫及民族誌的建構與解構 第九章 邊緣的發聲:里慕伊.阿紀《山櫻花的故鄉》與《懷鄉》中的性別及族群   一、《山櫻花的故鄉》中的性別再現   二、《懷鄉》中的女性敘事   三、女性、日常與民族誌   四、語言與文體上的泰雅族特色形塑   五、結語 第十章 海洋作為中介:夏曼.藍波安近作中的達悟尊嚴追尋與跨原住民游牧學   一、《大海浮夢》中的達悟符碼:從移動路徑到祖島尋根   二、《安洛米恩之死》中達悟知識系統的捍衛及危機   三、《大海之眼》中的達悟尊嚴尋覓   四、結語 第十一章 朝向母系的多族群民族誌: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中的歷史再現   一、變動中的多元種族融合   二、國姓爺的通俗想像   三、查某的成長小說兼家族史   四、結語 第十二章 重構菲國華人主體:連明偉《番茄街游擊戰》中的三重「反成長」書寫   一、混血華裔孩童的流動懵懂主體:〈番茄街游擊戰〉   二、純正血統的僭越與菲華文化位階:〈我的黃皮膚哥哥〉   三、雌雄變身的慾望主體:〈情人們〉的性別認同   四、結語
  結論:再談台灣文學中的性別與族裔 後記 徵引書目 各章出處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