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中國1937-1952:流轉的勝利與悲劇,近代新中國的內爆與崛起
                /歷史大講堂
                
                 
                方德萬 著 何啟仁 譯 沈高陽 等譯校
                 | 
              
              
                 | 
              
              
                |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出版年:2021年01月 | 
              
              
              
                | コード:472398        474p  21cm  ISBN/ISSN   9789570854961 |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 
              
              
                
                今日的中國,何以會是如此?到底是誰打贏了關鍵的戰爭? 隔海高唱的歷史,哪個才是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型塑現代世界的關鍵,中國在其中的角色尤其難解。這段近代中國進程,由連串的錯誤、分裂、敗亡、注定受難的傷痛寫就。 《戰火中國》以全新視角,重新梳理這段令人慨歎,凝縮重要轉捩點與變化的歷史,且在大脈絡下特別穿插陳克文與齊邦媛的個人史,補足了大歷史角度忽略的老百姓生命軌跡。 過去西方學者認為中國在二戰無足輕重,但《戰火中國》作者方德萬指出,當眾人目光集中在歐洲戰場時,1937年至1952年中國正在打一場複雜的全面戰爭,不但要面對同時並存、相互拉扯的多股的外敵,還有同樣分裂並進的內憂。 新中國,就在這麼飄搖動蕩的土地上誕生。 要探究新中國真正的本質,必須盡力拋開抵抗外侮的英雄式主觀論述色彩,同時並論各派系在抗戰時期的作為、決策、成功與失敗,以及日本、蘇聯、美國、英國等勢力的政治考量與行動。《戰火中國》全書分為四部份:第一部「立國大業」論析蔣介石掌權至1937年中日開戰期間,圍繞其與國民黨的連串事件;第二部「歷史轉捩點」講述對日抗戰的時代精神轉變,分論日本、國民黨如何試圖取勝,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擴張;第三部「試煉」和第四部「新中國」,則檢視成為世界大戰一部分的抗日戰爭、日本戰敗後的中國內戰,以及在韓戰中逐漸浮現的冷戰面貌。
 
  目録: 推薦序1 弦歌不輟在戰火中國/齊邦媛 推薦序2 以戰爭史貫穿整個中國現代史/張寧 臺灣版序 「你為誰而寫?」/方德萬 譯者序 戰爭年代,和平想望/何啟仁
  地圖
  導論 第一部 立國大業 第一章 蔣介石:救中國   孫逸仙與蔣介石   蔣介石的政變 第二章 國家建設   軍事改革   國民改造   外交政策 第三章 南京,南京   中山陵   陳克文和齊邦媛的南京之旅 第四章 走向戰爭   向衝突發展:西安事變前中國和日本的政策   西安事變   孤注一擲   盧溝橋事變   戰事擴大
  第二部 歷史轉捩點 第五章 淞滬會戰   戰役   轟炸   化敵為友?   團結群眾 第六章 以空間換取時間   南京   徐州   武漢   焦土   逃難 第七章 扶植替代政權   傀儡   戰略轟炸   冬季攻勢(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九四○年一月) 第八章 戰爭中的共產主義   調整共產主義   游擊戰理論化   日本人救了中國共產黨   戰爭中另有戰爭   整黨
  第三部 試煉 第九章 戰爭中的同盟   歐洲對亞洲   心懷舊恨   邁向勝利的中國   外交成果 第十章 轉折   一號作戰(一九四四年四月-一九四五年二月)   豫中會戰(四月二十五日-五月二十五日)   長衡會戰(五月二十七日-八月八日,湖南會戰)   桂柳會戰(八月-十二月,廣西和貴州戰役)   史迪威事件   美國退出中國對日戰爭   共產黨的回應 第十一章 日本在中國投降   內戰   恍如隔世的勝利時刻
  第四部 新中國 第十二章 土崩瓦解   世風日下   救濟與重建   冷戰死亡之吻 第十三章 民族解放戰爭   革命中的鄉村中國   林彪在東北   遼瀋戰役 第十四章 終盡   韓戰   冷戰和平
  尾聲 流轉 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