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山廊道军镇遗存与唐代西域边防
精装
张安福
|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2021年08月 |
コード:471528 622p 25cm ISBN/ISSN 9787520181099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唐朝作为汉朝西北治边经验遗产的继承者,通过对整个天山廊道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了对西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有效经略。东天山以伊、西、庭三州为起点。中天山以焉耆、龟兹、塔里木边缘绿洲为重心,设置焉耆(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大镇守军和北庭的轮台静塞军,立足中天山南北,架构起西域防御体系的主体部分。再打通从轮台、弓月城到碎叶的道路,设碎叶镇,建立以其为中心的廊道西部信息情报前哨,西天山亦由此纳入唐朝管辖范围。时至今日,广袤的天山、塔里木盆地和七河流域仍遗存有大量唐代军城遗址,这些历史遗迹成为有唐一代致力于西域边防事务的见证,同时也是当今学界研究丝绸之路路线和西域边防的重要线索。本书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军镇烽戍遗存调查整理为线索,对不同局势下,整个天山廊道军防体系在唐朝经略西域的进程中所发挥的具体战略作用进行了探讨。对道路交通,尤其是天山内部廊道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唐朝诸多保障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安全的战争,都是借助于天山内、外部廊道,与周边游牧部落等的合作进行的。全书以此为出发点,对天山廊道的交通进行了全方位的整理和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伊州:天山廊道的东部桥头堡 第一节伊州的水系与绿洲 第二节伊州的军事体制与军事遗存 第三节伊州的地理交通 第四节伊州在唐经营西域中的地位 第二章西州:保障天山廊道畅通的基地 第一节西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节以交河城和高昌城为中心的军防体系 第三节拱卫西州东北的蒲昌府 第四节保卫西州西部门户的天山县 第五节西州是唐朝经营天山廊道的基地和保障 第三章庭州:天山北麓的战略凸防 第一节庭州的地理环境与主要绿洲 第二节庭州的军事遗存与交通路线 第三节唐代庭州的北向凸防 第四节庭州的西向防卫:轮台 第五节中宗《北伐制》与北庭军防体系的肇始 第六节以北庭为中心的伊西庭联防体系的完善 第四章焉耆:天山廊道联防轴心 第一节唐代焉耆绿洲与水系 第二节焉耆镇守军与核心防区 第三节焉耆镇守军的东西联防 第四节唐代天山廊道的南北中枢 第五节焉耆在天山廊道中的交通枢纽地位 第五章龟兹:西域战略枢纽 第一节龟兹水系及核心军防区 第二节龟兹内部军防布局与历史遗存 第三节龟兹周缘军防系统的建构与运行 第四节天山廊道的屯戍中心与屯垦绩效 第五节安西都护府与西域安全 第六章碎叶:天山廊道的西向纵深与信息前沿 第一节碎叶地区的考古与历史 第二节唐代碎叶的交通 第三节唐代西天山的战略要地 第四节唐代西天山的信息前沿 结语天山廊道与唐朝经营西域 参考文献 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