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台北,我街道
                
                
                 
                胡晴舫 主編
                 | 
               
              
                 | 
               
              
                |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 出版年:2021年08月 | 
               
              
              
                | コード:470612        233p  21cm  ISBN/ISSN   9786263140103 |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 
               
              
                
                20位作家書寫台北街道的全新創作 他們的故事,我們的台北
  不需要等到失去才來懷念,也不用搞什麼偉大的文學排場, 今日,且讓我們談論台北吧,像坐在我們心愛的小酒館裡,有一搭沒一搭,彷彿沒有明天地。敬我們的台北。──胡晴舫
  二〇二〇年出版的《我香港,我街道》,既對香港社會深具意義,同時也引發了在台北的我們重新思考台北之於我們的意義。
  本書由作家胡晴舫擔任主編,集合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二十位作家的全新創作,他們各自以詩、散文、小說書寫記憶中的台北街道。小說與詩提煉出意象,散文貼近個人記憶與生活,不同文體、長度產生不同的閱讀效果,就像散步每一條街道感受到各自獨特的氛圍。
  焦元溥寫消失的羅斯福路唱片行,馬世芳寫來不及參與的麥田咖啡館,張亦絢寫她的木柵路,崔舜華寫她的潮州街,吳鈞堯寫他的重慶南路,何致和寫永遠在他心底流動的西藏路,馬欣寫敦化南路的前世今生,王盛弘、羅毓嘉在這座城市私藏了他們的男孩記憶,郝譽翔在椰林大道度過了她的憂傷青春,以曲折方式學會在台北安置自己的馬翊航、王聰威,更有陸穎魚在台北街頭思念香港,顏訥在往生者帶領下探索她不知道的台北,陳雨航在文章不斷叩問,自己是否是台北人?而被言淑夏形容為春天繼母的台北街道,也有楊佳嫻的236公車呼嘯而過,裡頭住有陳宛茜認識的清朝耆老、陳又津描寫的公娼,以及駱以軍眼中身懷內力的各路高人。除了作家視角,更有來自法國的攝影師余白,用鏡頭拍攝他安身立命這麼久了的第二個家。閱讀他們的台北,讓我們更深刻了解這座城市。
  *本書參與作者 言叔夏/焦元溥/張亦絢/駱以軍/郝譽翔/崔舜華/王聰威/楊佳嫻/羅毓嘉/王盛弘/吳鈞堯/陳宛茜/馬世芳/馬翊航/陸穎魚/馬欣/何致和/顏訥/陳又津/陳雨航 (依文章順序排列)
  *內文摘句 對某個時期的我而言,台北的許多地方都是空島。島與島中間的街道隱沒在銀河裡,長滿星叢的蔓草。每次抵達那些島,感覺都是划船去的。──言叔夏
  若有任意門,我真想回去當年的羅斯福路,再從辛亥路走到公館站牌,看看唱片行裡的老友與論敵。雖然忘不掉,再見一次也很好。──焦元溥
  許多台北我不曾探過,有時還喊不出名字的山林街巷,想想都是往生者帶我去的。──顏訥
  我曾與母親興奮地從曾熱鬧的天母西路喝完下午茶,然後坐公車285與許多人到誠品那站下,再信步到老奶奶還在坐店時的「九如」,吃碗道地的餛飩與菜飯,是我與母親曾經最習慣的週末過法。──馬欣
 
  目錄: 編者序如果有一天我們失去了這些街道……  胡晴舫 有些街道是春天繼母  言叔夏 再見一次也很好──唱片迷記憶中的羅斯福路四段  焦元溥 過了馬明潭──木柵路上那一日  張亦絢 台北石頭記  駱以軍 一個人的椰林大道  郝譽翔 也許春天,在街上──給藍,幾度流連的潮州街咖啡店和赤峰街路燈下的貓影  崔舜華 巫婆麵──古早深夜的基隆路小巷洞穴  王聰威 豪情二三六  楊佳嫻 男孩路的賊  羅毓嘉 懷寧  王盛弘 問潮──關於重慶南路的提問  吳鈞堯 未定版城市  陳宛茜 若有一部時光機  馬世芳 錄像機構,在中山地下街  馬翊航 赤峰街,夢遊仙境  陸穎魚 台北學洋派的一場夢──敦化南路的前世今生  馬欣 西藏路──我心底流動的一條河  何致和 站在檳榔路有冤魂的後山指認自己的家像一個新婦  顏訥 七星池祕境  陳又津 台北私記憶  陳雨航 作者簡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