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上、下
王德威
|
|
出版社:麥田出版 |
出版年:2021年02月 |
コード:470606 23cm ISBN/ISSN 9789863448730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上、下》はハーバード大学の著名な華語文学研究者、王徳威を主編として編纂された論考集。欧米、アジア、中国大陸、香港、台湾の学者・作家155名による184篇の論考を収録。各論考の掲載順序は編年体のような形式を取りながら、それぞれ特定の歴史時点・事件・人物・命題に焦点を当て、そこから中国現代文学の複雑な容貌を浮かび上がらせている。上冊は「1635年;1932年,1934年 現代中國「文學」的多重緣起」から「1949年3月28日 從精神病院到博物館」までの論考を収録、下冊は「1949年;1958年 時間開始了:大躍進」から「2066年 科幻中國」までの論考を収録する。
目次(上)
中文版序/王德威
「世界中」的中國文學/王德威
1635年;1932年,1934年 現代中國「文學」的多重緣起/李奭學 撰,張治 譯
1650年7月22日 荷蘭戲劇、中國小說與開放的世界圖景/古柏(Paize Keulemans)撰,張治 譯
1755年 十九世紀中國的學問復興/胡志德(Theodore Huters)撰,張治 譯
1792年 時間的衝撞:現代憧憬‧懷舊想像/宋安德(Andrew Schonebaum)撰,季劍青 譯
1807年9月6日 翻譯的現代性:馬禮遜的中國文學/黎子鵬(John T. P. Lai)撰,季劍青 譯
1810年 公羊想像與托古改制/班傑明‧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撰,張治 譯
1820年 「以世界為家」:《鏡花緣》與中國女性/羅鵬(Carlos Rojas)撰,張治 譯
1820 年北京 晚期古典詩歌中的徹悟與懺心/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撰,張治 譯
1843年6月下旬 追尋中國烏托邦:作為文學事件的太平天國之亂/金環 撰,張治 譯
1847年1月4日 《西學東漸記》:跨太平洋翻譯/王智明 撰,唐海東 譯
1852年;1885年 原鄉裡的異鄉人:江湜與黃遵憲/田曉菲 撰,季劍青 譯
1853年 錯置的時代:西洋鬼子,中國天師/王德威 撰,季劍青 譯
1861年 早期現代中國的女性作家/魏愛蓮(Ellen Widmer)撰,張治 譯
1862年10月11日 王韜登陸香港/鄧津華(Emma J. Teng)撰,張治 譯
1872年10月14日 媒體、文學和早期中國現代性/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撰,季劍青 譯
1873年6月29日 翻譯的政治:走向世界語言/關詩佩(Uganda Sze Pui Kwan)撰,季劍青 譯
1884年5月8日 左圖右史:《點石齋畫報》/夏曉虹、陳平原
1890年秋 《海上花列傳》、方言小說與白話現代性的起源/戴沙迪(Alexander Des Forges)撰,唐海東 譯
1895年5月25日 新小說前的「新小說」/韓南(Patrick Dewes Hanan)撰,季劍青 譯
1896年4月17日 丘逢甲:涕淚飄零的詩學/蔡建鑫 撰,張治 譯
1897年 語言改革及其不滿/胡志德(Theodore Huters)撰,季劍青 譯
1898年5月 邱菽園:南洋離散詩學的風雅與風土/高嘉謙
1899年 甲骨,危險的補品……/白安卓(Andrea Bachner)撰,張治 譯
1900年2月10日 未竟的翻譯與新小說的未來/橋本悟(Satoru Hashimoto)撰,張治 譯
1900年夏秋 落葉、哀蟬、國難、詩殤/吳盛青 撰,張治 譯
1901年 《黑奴籲天錄》到中國/韓嵩文(Michael Gibbs Hill)撰,季劍青 譯
1903年9月 福爾摩斯來華/魏豔 撰,張治 譯
1904年8月19日 借古喻今/馬悅然(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撰,唐海東 譯
1905年1月6日 「文」與「中國最早的文學史文」/陳國球 撰,唐海東 譯
1905年 明希豪森的中國之行/許潔琳(Géraldine Fiss)撰,王晨 譯
1906年7月15日 章太炎:鼎革以文/石井剛(Ishii Tsuyoshi)撰,張治 譯
1907年6月1日 東京和上海的全球劇場景觀/費南山(Natascha Gentz)撰,季劍青 譯
1907年7月15日 中國第一位女性主義者之死/胡纓 撰,劉子凌 譯
1908年2月,11月 從摩羅到諾貝爾/王德威 撰,唐海東 譯
1909年11月13日 南社:革命時代的古典詩情/吳盛青 撰,唐海東 譯
1911年4月24日;1911年 革命加戀愛/李海燕 撰,唐海東 譯
1913年;2011年5月 《大同書》:烏托邦小說/董啟章
1916年8月23日,紐約城 胡適和他的實驗/陳毓賢(Susan Chan Egan)撰,盧冶 譯
1916年9月1日 現代中國的「青年」之發明/宋明煒 撰,盧冶 譯
1918年4月2日 周豫才寫〈狂人日記〉/哈金 撰,王珂 譯
1918年夏 現代梵音/應磊
1919年5月4日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陳平原
1919年5月4日 巨大的不實之名:「五四文學」/賀麥曉(Michel Hockx)撰,李浴洋 譯
1921年11月30日 台灣診斷書/林姵吟 撰,陳抒 譯
1922年3月 翻譯白璧德/韓子奇(Tze-ki Hon) 撰,季劍青 譯
1922年春 向愷然的猴子/韓倚松(John Christopher Hamm)撰,李浴洋 譯
1922年12月2日 新文學與國文課/羅福林(Charles A. Laughlin)撰,季劍青 譯
1924年4月12日 徐志摩和中國的浪漫主義/奚密 撰,唐海東 譯
1924年5月30日 聲音的魅力/陳平原
1925年6月17日 魯迅與墓碑/汪暉
1925年11月9日 梅蘭芳、丹尼蕭恩舞團與世界戲劇/葉凱蒂(Catherine Vance Yeh )撰,劉子凌 譯
1927年6月2日;1969年10月7日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李惠儀 撰,李浴洋 譯
1927年6月4日 傳奇呂碧城/方秀潔(Grace S. Fong)撰,李浴洋 譯
1927年8月23日 巴金的無政府主義小說/宋明煒 撰,唐海東 譯
1928年1月16日 革命與萊茵的葡萄/王璞 撰,劉子凌 譯
1928年 病與浪漫/宋安德(Andrew Schonebaum)撰,金莉 譯
1929年9月 性別、商業化和文學市場/杜愛梅(Amy Dooling)撰,金莉 譯
1929年 身為名人的作家/周成蔭 撰,金莉 譯
1930年10月 瑞恰慈與中國批評/童慶生 撰,盧冶 譯
1930年10月27日;2000年1月 獵頭之邀/王德威 撰,盧冶 譯
1931年2月7日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0-1936年/王宏志 撰,唐海東 譯
1932年 黑嬰的〈異教徒戀曲〉(「Pagan Love Song」)/安德魯 F. 瓊斯(Andrew F. Jones)撰,張屏瑾 譯
1934年1月1日,1986年3月20日 大地尋根:戰爭與和平、美麗與腐朽/金介甫(Jeffrey C. Kinkley)撰,張屏瑾 譯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長征女戰士的回憶/楊海倫(Helen Praeger Young)撰,劉子凌 譯
1935年3月8日 語言、文學和默片/賀瑞晴(Kristine Harris) 撰,王晨 譯
1935年6月18日 瞿秋白之死/若岸舟(Andy Rodekohr)撰,劉子凌 譯
1935年7月28日、8月1日 兒童中國:三毛傳奇/徐蘭君 撰,劉子凌 譯
1935年12月21日 《過渡》與定縣實驗戲劇/何曼 撰,劉子凌 譯
1935年底 一封台灣話文的「批」寄出/鍾秩維
1936年5月21日 《中國的一日》/羅福林(Charles A. Laughlin)撰,盧冶 譯
1936年10月 木刻:流動的圖像/唐小兵 撰,劉子凌 譯
1936年10月19日 文章身後事/莊愛玲(Eileen J. Cheng)撰,金莉 譯
1937年2月2日 曹禺及其劇作/李如茹、蔣維國 撰,劉子凌 譯
1937年春 「吹號者」艾青/江克平(John A. Crespi)撰,劉子凌 譯
1937年11月18日;1938年2月28日 燕卜蓀、奧登與九葉詩派/童慶生 撰,盧冶 譯
1938年6月 尋找原鄉人/王德威
1938年 一個年輕詩人的畫像/陳大為
1939年10月15日 南京大屠殺的佚作/白睿文(Michael Berry)撰,盧冶 譯
1940年9月3日 新感覺派的詩學與政治/彭小妍 撰,盧冶 譯
1940年12月19日 中國性與現代性之間:費穆的電影藝術/黃愛玲 撰,王晨 譯
1940-1942年 延安的西洋文學課/王斑 撰,唐海東 譯
1941年12月25日 張愛玲在香港/李歐梵 撰,盧冶 譯
1942年1月22日;2014年秋 在戰火中寫作/周慧玲 撰,金莉 譯
1942年5月2日-5月23日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及其政治文化意義/錢理群
1942年5月2日-23日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洪子誠
1943年4月 「趙樹理方向」/蔣暉 撰,劉子凌 譯 1944年11月14日 北有梅娘/諾曼‧史密斯(Norman Smith)撰,盧冶 譯
1945年8月1日 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聲音/安敏軒(Nick Admussen)撰,盧冶 譯
1945年8月29日 郁達夫失蹤之謎/陳榮強(E. K. Tan)撰,陳抒 譯
1946年7月15日 文人與漢奸/蘇文瑜(Susan Daruvala)撰,盧冶 譯
1947年2月28日 記憶與創傷:從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佈」/孫康宜 撰,金莉 譯
1947年秋 朱光潛、沈從文和蘇格拉底/陳婧祾
1948年10月,2014年2月 尋找徐娜娜/周文龍(Joseph R. Allen)撰,季劍青 譯
1949年2月21日 憂鬱的二月/王德威
1949年3月28日 從精神病院到博物館/王曉珏 撰,季劍青 譯
目次(下)
1949年;1958年 時間開始了:大躍進/簡夏儀(Har Ye Kan)撰,張屏瑾 譯
1950年 台灣才子呂赫若/阮斐娜 撰,陳抒 譯
1951年9月;1952年9月 新文學史的命運/張英進 撰,張屏瑾 譯
1952年3月18日 社會主義的世界文學/傅朗(Nicolai Volland)撰 ,唐海東 譯
1952年6月7日 報人、文人與旅人——劉以鬯在南洋/陳麗汶
1952年7月 文學史的異端/沈雙 撰,唐海東 譯
1952年10月14日 林語堂與「明快」打字機/石靜遠(Jing Tsu)撰,金莉 譯
1953年2月 現代派在台灣/王德威
1953年末 老舍和美國/蘇真(Richard Jean So)撰,張屏瑾 譯
1953年;2019年 已經寫了六十七年/王蒙
1954年3月12日-7月13日 胡風和他的追隨者/王麗麗
1954年9月25日-11月2日 地方戲登上國家舞台/伊維德(Wilt L. Idema)撰,劉子淩 譯
1955年2月8日 金庸武俠地形圖/宋偉杰
1955年5月 路翎、胡風與文字獄/鄧騰克(Kirk A. Denton)撰,張屏瑾 譯
1955年 香港現代主義與我/葉維廉 撰,陳抒 譯
1956年 周瘦鵑的羅曼史/陳建華 撰,張屏瑾 譯
1956年;1983年9月20日 亞細亞的孤兒/蔡建鑫 撰,陳抒 譯
1957年6月7日 穆斯林與中國拉丁化新文字/石靜遠(Jing Tsu)撰,李浴洋 譯
1958年6月20日 社會主義劇場上的《關漢卿》/陳琍敏 撰,劉子淩 譯
1958年 新民歌運動/田曉菲 撰,李浴洋 譯
1959年2月28日 《青春之歌》與文學修改/舒允中 撰,張屏瑾 譯
1960年10月 《饑餓》與馬華文學中的左翼敘事/莊華興(Chong Fah Hing)、佘仁強(Kyle Shernuk)撰,陳抒 譯
1962年1月1日;2017年 錢理群的「倖存者言」/李浴洋
1962年6月 公共母題中的私人生活/王安憶
1962-1963年 普實克與夏志清的學術遺產/李歐梵 撰,陳抒 譯
1963年3月17日 傅雷與傅聰:文化世界主義及其代價/陳廣琛 撰,盧冶 譯
1963年;1998年3月22日 小說的冶金者/朱天心
1964年 「紅色盛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陳小眉 撰,李浴洋 譯
1965年7月14日 紅色牢獄檔案/李潔 撰,李浴洋 譯
1966年10月10日 一九六○年代台灣的現代主義與鄉土主義/陸敬思(Christopher Lupke)撰,陳抒 譯
1967年4月1日 劉少奇的幽靈/錢穎 撰,李浴洋 譯
1967年5月29日 《紅燈記》:樣板戲與英雄革命/柏右銘(Yomi Braester) ,劉子淩 譯
1967年 金庸《笑傲江湖》/劉奕德(Petrus Liu)撰,金莉 譯
1970年 天使島詩歌:現代移民社群中的中國詩歌/姚錚(Steven Yao)撰,李浴洋 譯
1972年,1947年 尋找錢鍾書/胡志德(Theodore Huters) 撰,張治 譯
1972年11月18日-1973年3月12日;2000年 一次隱蔽的際會 :《對倒》與《花樣年華》/黃淑嫻 撰,陳抒 譯
1973年7月20日 李小龍的神祕之死、中國民族主義,以及電影的遺產/張建德(Stephen Teo)撰 金莉 譯
1974年6月 楊牧:古典還是現代/奚密 撰,張屏瑾 譯
1976年4月4日 地下詩歌/柯夏志(Lucas Klein)撰,李浴洋 譯
1976年 撒哈拉流浪記/錢廣昌(Clint Capehart)撰,陳抒 譯
1978年9月18日 浩然的自我批評/王仁強(Richard King)撰,張屏瑾 譯
1978年10月3日 走進「白色恐怖」/廖炳惠 撰 金莉 譯
1978年12月23日 《今天》創刊:朦朧詩的興起及中國當代詩的流變/楊小濱
1979年10月28日 解凍時節/王德威
1979年11月9日 劉賓雁:忠誠的代價/林培瑞(Perry Link)撰,陳抒譯
1980年6月7日;1996年4月,一個日期不明的日子 雙城記/陳綾琪 撰 金莉 譯
1981年3月;1985年冬 樂與罪:李澤厚,劉再復,與文化反思的兩種路徑/涂航
1981年10月13日 食物、離散與鄉愁/宋偉杰 撰,金莉 譯
1983年1月7日 話語熱:一九八○年代中國的人道主義/黃樂嫣(Gloria Davies)撰,王晨 譯
1983年春 藏語現代自由詩的到來/勞倫‧哈特利(Lauran R. Hartley)撰,王晨 譯
1984年7月21-30日 創傷與書寫/張誦聖 撰,陳抒 譯
1985年4月 在文學和電影中尋根/白睿文(Michael Berry)撰,王晨 譯
1986年 新時期的瘋女人/白安卓(Andrea Bachner)撰,王晨 譯
1987年9月 製造「先鋒」/余華
1987年12月24日 高行健:莊子的現代命運/劉劍梅 撰,張屏瑾 譯
1988年7月1日 重寫文學史/陳思和
1989年3月26日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柯雷(Maghiel van Crevel)撰,金莉 譯
1989年5月19日 搖滾天安門/王敖 撰,金莉 譯
1989年9月8日 創傷和電影的抒情風格/葉月瑜 撰,王晨 譯
1990年;1991年 台灣,女作家,邊緣詩學/王德威
1990年;1991年 從邊緣到主流:王小波與王朔/佘仁強(Kyle Shernuk)、蘇和(Dylan Suher)撰,李浴洋 譯
1994年7月30日 孟京輝與中國先鋒戲劇/康開麗(Claire Conceison)撰,王晨 譯
1995年5月8日 何日「君」再來/ 若岸舟(Andy Rodekohr)撰,李浴洋 譯
1995年6月25日 《蒙馬特遺書》/韓瑞(Ari Larissa Heinrich)撰,陳抒 譯
1997年5月1日 冷海情深/黃心雅 撰,王晨 譯
1997年5月3日 第一部現代亞洲男同志小說/吳文思(John B. Weinstein)撰,王晨 譯
1997年7月1日 一座「城」的故事/劉秀美
1997年 香港的奇幻回歸/杜博妮(Bonnie S. McDougall)撰,李浴洋 譯
1997年 《黑眼圈》/謝永平(Pheng Cheah)撰,陳抒 譯
1999年2月 機器裡的詩人/施開揚(Brian Skerratt) 撰,張屏瑾 譯
1999年3月28日 韓寒的十六歲/吳漠汀(Martin Woesler)撰,張屏瑾 譯
2002年10月25日 重見雷峰塔/陳琍敏(Tarryn Li-Min Chun)撰,王晨 譯
2004年4月 《狼圖騰》與自然寫作/唐麗園(Karen L. Thornber)撰,王晨 譯
2004年 虛構的原鄉也是真實的原鄉/劉秀美
2006年 從李白到UFO/李潔 撰,黨俊龍 譯
2006年9月30日 網路詩歌/殷海潔(Heather Inwood)、田曉菲 撰,張屏瑾 譯
2007年 突然間出現的我/李娟
2008年 𨑨迌/古艾玲(Alison M. Groppe)撰,陳抒 譯
2008-2009年 《為龍》/李雯心(Casey Lee)撰,王晨 譯
2009年7月7日;2010年10月1日 從西夏到東北/王德威
2010年1月10日 李安的偽裝和變形/戴樂為(Darrell William Davis)撰,王晨 譯
2011年6月26日 在華語語系世界邂逅莎士比亞戲劇/黃詩芸 撰,王晨 譯
2012年 捍衛長篇小說的尊嚴/莫言
2012年,2014年 多元文化?少數民族?/佘仁強(Kyle Shernuk)撰,唐海東 譯
2013年1月5日 也斯與抒情/周蕾 撰,張屏瑾 譯
2013年5月12日晚7:30 少數民族「母語」詩歌/馬克‧本德爾(Mark Bender)撰,張屏瑾 譯
2015年7月12日-22日;2019年8月5日-9日 動物與「動」物,物事與物「勢」/陳濟舟
2019年11月26日;2015年2月26日 什麼是文學的世界?/蘇和(Dylan Suher)著,陳婧祾 譯
2066年 科幻中國/宋明煒 撰,王晨 譯
作者簡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