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史研究(远古至1911年)
精装
李文元 李佳金 编著
|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2021年04月 |
コード:470187 367p 30cm ISBN/ISSN 9787502848002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本書は先秦~清末までに中国で発生した地震の記録を収集し、その規模、発生時期、発生地点などの特徴によって分類整理し分析する。また、各時代における災害対応についてもあわせて論じる。依拠する史料の広範性と紹介する地震記録の詳細さは、これまでの中国地震史研究の空白を埋めるものである。
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地震活动 一、远古时期地震传说3次 二、夏时期地震传说4次 三、商时期地震传说3次 四、西周时期地震1次 五、春秋时期地震7次 六、战国时期地震7次 第二节 先秦时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宏观异常 一、水 二、动物 三、地生毛 四、地声 第四节 先秦时期的救灾理念、机制、模式、措施 一、救灾理念及措施 二、救灾机制 三、救灾模式 第二章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一公元220年)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地震活动 一、7≤M<8级地震3次 二、6≤M<7级地震7次 三、5≤M<6级地震6次 四、3二M<5级地震71次(目录) 第二节 秦汉时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宏观异常 一、水 二、动物 三、天气 第四节 张衡发明地动仪 一、张衡简介 二、张衡地动仪 三、公元138年陇西地震 第五节 秦汉时期的救灾机制和模式 一、救灾机制 二、救灾模式 第六节 从汉朝皇密“地震诏书”的内容看奉汉时期的救灾理念和措施 一、汉朝皇帝“地震诏书”的主要内容 二、汉朝皇帝“地震诏书”的历史价值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地震活动 一、7≤M<8级地震1次 二、6≤M<7级地震4次 三、5≤M<6级地震12次 四、M=43%级地震6次 五、3≤M≤4?级地震210次(目录)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宏观异常 一、水 二、天气 三、动物 四、地声 五、地生毛 六、地光 七、植物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救灾理念、机制、模式、措施 一、救灾理念 二、救灾机制及模式 三、救灾措施 第四章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589-960年) 第一节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地震活动 一、7≤M<8级地震3次 二、6二M<7级地震9次 三、5≤M<6级地震11次 四、M=4%级地震7次 五、3≤M≤4?级地震129次(目录) 第二节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三节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宏观异常 一、水 二、地声 三、天气 四、动物 五、地生毛 六、地光 第四节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救灾理念、机制、模式、措施 一、救灾理念 二、救灾机制 三、救灾模式 四、救灾措施 第五章 宋元明清时期(960-1911年) 第一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地震活动 一、8≤M<9级地震12次 二、7二M<8级地震53次 三、6≤M<7级地震198次(目录) 四、5≤M<6级地震504次(目录) 五、4≤M<5级地震2627次(目录) 六、3≤M<4级地震4200次(目录略) 第二节 宋元明清时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宏观异常 一、水 二、地声 三、动物 四、天气 五、地光 六、地生毛 七、地中出火 八、其他异象 第四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救灾理念、机制、模式、措施 一、救灾理念 二、救灾机制 三、救灾模式 四、救灾措施 附录 附录一 康熙皇帝论“地震” 附录二 中国古代有影响的《地震记》类文献辑录(部分) (一)秦可大《地震记》 (二)任塾《地震记》 (三)冯可参《灾民歌》 (四)沈旺生《磁州地震大灾纪略》 (五)周乐《纪磁州地震》 (六)吴炽昌《客窗闲话》 (七)季元瀛《地震记》 (八)柴溥《地震记》 (九)崔乃镛《东川府地震纪事》 附录三 中国古代地震灾情的有关统计资料 (一)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一览表 (二)部分地震赈灾拨发钱款表(1911年前) (三)历史上各世纪地震灾情比较 附录四 远古至1911年7级以上大地震一览表 附录五 《中国地震史》(远古至1911年)审稿意见(部分) (一)中国地震学会的审稿意见 (二)何永年的审稿意见 (三)高建国的审稿意见 (四)张九辰的审稿意见 (五)曲克信的审稿意见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