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清代八旗营房研究
安沛君
|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年:2020年12月 |
コード:469199 276p 24cm ISBN/ISSN 9787571100094 |
|
|
|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
|
|
|
|
八旗制度是贯穿清朝始终的重要制度,不仅用以统兵也用以统人,“兵民合一”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八旗制度对清朝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八旗营房建筑直接反映了八旗制度在建筑方面的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八旗驻防城的形制特征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东三省驻防城并不严格界别旗、民;畿辅驻防对驻防城的建设远逊于各直省驻防;各直省驻防城强调对旗、民居址的严格划分;而新疆地区驻防城以新建为主,对清军和当地回民的划分甚于对旗、民的划分。全国各地八旗驻防城又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特点的出现实际反映了清军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环境,八旗驻防城的形制和清军所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各地完全新建的八旗驻防城体现出惊人的一致,“方城十字街”模式是新建八旗驻防城的主流。
目录: 引言 1.对建筑历史的认识 2.研究对象 3.研究目的 4.研究方法 5.研究状况 6.本书主要内容框架 7.相关名词在本书中的用法 上篇 驻防八旗营房建筑研究 第一章 八旗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满族的形成 2.八旗制度的创立 3.八旗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4.八旗驻防制度 第二章 八旗驻防城概况 1.清朝统治者对城池认识的变化 2.八旗驻防城简单分类 第三章 东北地区八旗驻防城 1.东北地区八旗驻防概述 2.明代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3.盛京将军辖区八旗驻防城 4.宁古塔和黑龙江将军辖区八旗驻防城 5.柳条边门驻防 6.东北地区驻防城的总体特征 第四章 畿辅地区八旗驻防城 1.畿辅地区八旗驻防概述 2.畿辅地区八旗驻防城特征 第五章 各直省八旗驻防城 1.各直省八旗驻防概况 2.各直省八旗驻防城特征 第六章 新疆地区八旗驻防 1.新疆地区八旗驻防概况 2.新疆地区八旗驻防城特征 第七章 守卫陵寝营房 1.清代陵寝营房总体布局特征 2.清代陵寝营房内部布局特征 3.清代陵寝营房单体建筑特征 第八章 完全新建驻防城 1.不同始建年代的驻防城分布特征 2.不同建筑材料的驻防城分布特征 3.形制特征 第九章 “方城十字街”模式形成及流传原因初探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古罗马营房中呈现出与“方城十字街”模式的类似形制 3.方形起源之推测 4.十字街框架形成之推测 5.中国古代兵制是保持“方城十字街”模式流传千年的因素之一 上篇小结 中篇 禁旅八旗营房建筑研究 第十章 禁旅八旗概况 第十一章 旗、民分城而居的政策 第十二章 明、清北京城内行政分区的变化 1.明代北京行政分区 2.清代北京行政分区 第十三章 清代北京城外的八旗营房 1.为解决八旗生计问题在城外建造的八旗营房 2.京师外三营八旗营房 第十四章 清代北京衙署营房 1.清代赐宅额数 2.北京四合院的标准形式 3.在以四合院为主的北京内城如何实现赐宅额数 第十五章 清代北京内城的军事设施 1.为有效管理旗人而设的设施 2.为加强禁旅八旗战斗力而设的设施 第十六章 清代北京店铺 1.八旗制度对北京内、外城商业的不同作用 2.内城店铺形态 3.外城店铺形态 4.内城与外城店铺形态比较 中篇小结 下篇 健锐营营房建筑研究 第十七章 第一次金川战争 1.回顾第一次金川战争之目的 2.金川的地理环境与民族构成 3.战争进程 4.设立健锐营的目的 第十八章 健锐营营房布局形式 1.健锐营营房总体布局形式 2.从健锐营营房布局看其对静宜园的保卫目的 3.健锐营各旗营房布局形式 第十九章 健锐营大教场建筑群 1.健锐营大教场的功能 2.健锐营大教场建筑群主要建筑 3.健锐营大教场圆城功能初探 第二十章 健锐营的碉楼 1.健锐营碉楼的分布 2.健锐营碉楼的建造时间 3.川西北碉楼与健锐营碉楼比较 4.健锐营碉楼有汉族工匠参与砌筑 5.健锐营碉楼的作用 第二十一章 其他健锐营营房建筑 1.健锐营普通旗兵的住所——营房 2.健锐营八旗印房 3.健锐营中关帝庙 4.梵香寺松堂 5.健锐营八旗小学校 下篇小结 结论 附录 八旗营房修建房间等工销算黄册目录 参考书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