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清代汉学家族研究
罗检秋
|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年:2019年07月 |
コード:449716 523p 24cm ISBN/ISSN 9787101139280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目前清代学术家族的研究偏重于江南文学群体,而对清代学术主流——汉学的研究仍囿于吴、皖分派思路,涉及汉学家族的论著非常薄弱。全书以二十多个汉学家族为基本素材,围绕清代汉学的家学传衍、家法内涵、学术方法、汉宋关系和学术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考辨。作者不仅阅览了清代学者的大量经史论著、文集和传记资料,而且搜集、使用了以往研究者忽略的汉学家书札和族谱资料。
目录: 导论 一 汉学分派的困境 二 家学与汉学 三 汉学世家述要
第一章 清代学术的宗族背景 一 清代宗族机制 祠堂与祭祀 族田及族产 晚清宗族机制的重建 二 族学与经学 清代的族学 家族藏书 族学的经学课程 劝学措施 三 汉学家的宗族观念及活动 阐释宗法的社会功能 以族治国的设想 参与宗族活动 汉学家论族谱
第二章 汉学之家的家教 一 道德修身 二 家庭伦理 三 刻苦攻读 四 置重学术 五 谆谆母教
第三章 理学传家与汉学名家 一 科举功名的基石 四代进士:高邮王氏 科举望族:常州庄氏 二 宋学与今文经学 不分汉、宋的庄存与 龚、魏的宋学渊源 皮锡瑞与宋学 三 理学传承与汉、宋调融 刘氏《论语》学 尊德性而道问学的陈寿祺 四 理学的潜在影响 焦循汉学的理学潜流 从理学到汉学的湘阴郭氏
第四章 家法观念与汉学承变 一 家法观念考辨 家法的本源 古文家之家法 今文家之家法 家法的学术余波 二 家学传承 庄氏今文学脉络 王氏父子的学术关联 陈乔枞继志述学 三 家学衍变 庄述祖“独辟天地” 刘、宋今文学的发展
第五章 士人交游与家学的衍生 一 高邮王氏之学的建立 早年学友 《说文》学朋友 王氏父子与汪中、朱彬 学术影响之一斑 二 钱大昕的学术圈 少时师友 官场交往 人伦师表 三 宝应刘氏的学友脉络 宝应三氏的交往 刘台拱与扬州学人 刘宝楠的交游 刘恭冕与《论语正义》的刊行
第六章 学术家族与汉学领域的拓展 一 从经学到史学 钱大昕与经、史重心的转换 钱氏史学的专门化 阳湖洪氏的史学传承 二 常州张氏:在经学与辞章之间 张惠言的学源 明道:从古文到经学 经学与文学倾向 家学传衍和转变 三 汉学与金石学 钱氏金石学的扩展 晚清金石学的家族背景
第七章 家学传衍与经世思想的发展 一 江都汪氏之子承父志 汪中的个性与学问 汪中的经世意识 汪喜孙继志力行 二 宝应刘氏的经世意识 刘宝楠家的社会关怀 刘岳云的经世实学 三 从瑞安孙氏看经世之学的发展 孙氏的学术渊源 孙诒让经世思想的形成 道器并重的经世之学 经世思想的践履
结语:清代汉学再研究 一 学术精神阐微 二 家学与清代汉学的活力
参考文献要目 一 清代及民国学者著述 二 族谱和方志 三 官书和传记 四 参考近著(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 后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