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汉代思想史(增补第3版) /社科学术文库
金春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05月
コード:364561   555p  24cm ISBN/ISSN 9787500420538
 
価格 6,468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汉代哲学承前启后,规模宏大。本书不“沿袭”唯心、唯物两军对战的框架模式,而以儒、道既对立又互补为主线,系统论述了汉代哲学的发展和演变。特别对经济哲学的兴起、演变、衰亡及其与政治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出汉代“天人合一”的目的论思想以人为本、“人为天下贵”的时代精神实质,极富理论的开创性与深刻性。在众多同类著作中,堪称一家之言。

目录:
修订增补第三版序
修订增补版序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帛书《黄帝四经》的思想和时代
 一 帛书《黄帝四经》和《老子》思想的关系
 二 帛书关于道、天、理的思想
 三 辩证法思想
 四 刑德思想
 五 刑名法术思想
 六 黄老刑名(法)是一个思想体系
 七 帛书产生的年代
第二章 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及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
 一 汉初黄老思想的政治实质
 二 汉初黄老思想对陆贾、贾谊的影响
 三 韩婴、董仲舒思想中的黄老影响
 四 黄老影响不能夸大
 五 《论六家要旨》对黄老思想的赞誉
 六 黄老思想的退位
第三章 汉初儒家思想的复起及其儒法融合的特点
 一 陆贾“仁义为本”的思想
 二 贾谊的礼治思想
 三 贾谊对黄老无为思想的批判
 四 贾谊融合儒法的思想特点
 五 贾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及其矛盾
 六 韩婴的儒家思想
 七 汉初儒家思想的特征和历史地位
第四章 汉代自然科学方法论及其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一 秦汉自然科学成果
 二 天人相应、天人一体的基本观念
 三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信息思想
 四 系统观念和辩证法思想
 五 哲学与自然科学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
第五章 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一 “天论”及其特点和矛盾
 二 目的论思想剖析
 三 天人感应思想的矛盾及其积极意义
 四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与理性因素
 五 形而上学体系和局部的辩证法思想
 六 人性论思想分析
 七 伦理思想的特点
 八 社会政治思想
 九 《公羊春秋》学的基本精神
 十 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 《淮南子》的思想特点及其政治上的消极倾向
 一 天人对立的消极思想
 二 宇宙图式及自然论思想
 三 人性和人的价值观
 四 认识论
 五 辩证法思想及其对祸福转化的矛盾态度
 六 社会政治思想的特点
 七 《修务训》的儒家思想及其意义
 八 神仙方术思想及思辨因素
 九 《淮南子》思想的评价
第七章 《史记》在历史观方面的杰出贡献及其反映的时代精神
 一 《史记》与史学传统及孔子《春秋》
 二 究天人之际
 三 通古今之变
 四 人性论的历史观
 五 《史记》与时代精神(《史记》、《汉书》比较)
第八章 《盐铁论》所反映的汉代中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和孟子思想的崛起
 一 法家思想在武帝时期的实际统治
 二 孟子思想的崛起
 三 汉代思想的两次转折
 四 双方代表的社会阶级利益及“文学”社会政治批评兴起的条件
第九章 宣成时期今文经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一 阴阳灾异和经学之士的兴起
 二 石渠阁会议与《毂梁春秋》的兴起
 三 礼教向社会的扩大和深入
 四 孟喜、京房易学的灾异思想
 五 刘向《洪范五行传论》的灾异思想
 六 儒学确立统治地位的社会阶级背景
第十章 孟喜京房易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 孟喜易学的卦气思想
 二 京房的阴阳象数易学
 三 京房注《易》的几种方法
 四 《易》与五行的结合
 五 京房易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 谶纬在哀平时期的泛滥及其思想意义
 一 谶纬和政治
 二 谶纬和宗教
 三 谶纬的元气思想和宇宙生成论
 四 “八卦为体”的新观念
 五 谶纬对象数思想的发展
 六 “河图”、“洛书”数图释义
 七 名词定义与象数模式
 八 社会理想
 九 谶纬的评价
第十二章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和思想特点
 一 《河上注》非葛洪所作
 二 《河上注》是汉代作品
 三 《河上注》出于西汉
 四 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道德指归》的自然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一 《指归》的自然思想
 二 生成论与本体论
 三 经验论和思辨因素
 四 社会政治思想
 五 《指归》版本的几个问题
第十四章 扬雄思想的成功、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一 《法言》的理性精神
 二 《太玄》对《周易》的模仿及其失败
 三 《法言》、《太玄》的经验教训
 四 扬雄思想在汉代和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
第十五章 刘歆与西汉正统经学的结局
 一 刘歆的经学思想
 二 刘歆与《左传》及《周官》
 三经学投靠政治的恶果
第十六章 《白虎通》与两汉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
 一 白虎观会议的召开和《白虎通》的产生
 二 《白虎通》的学术性质
 三 关于“三纲”的思想
 四 哲学范畴及其特点
 五 神学、经学的思想方式
 六 白虎观会议的历史命运
第十七章 王充思想剖析
 一 元气自然论剖析
 二 “实知”、“知实”的理性精神
 三 无神论的经验教训
 四 命定论的逻辑推演
 五 黄老自然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矛盾
 六 “定贤”辩论的时代和思想意义
 七 王充哲学提出的两个问题
 八 寒门细族的知识分子代表的典型意义
 九 王充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十八章 《太平经》的思想特点及其与道教的关系
 一 关于《太平经》成书的情况
 二 神道理论
 三 神学体系的内在矛盾
 四 社会政治思想
 五 谶纬向宗教的转化
 六 《太平经》与方士化的儒生
 七 黄老道与《老子想尔注》
 八 《太平经》何以成为道教经典
第十九章 汉末经学的衰落与党锢之祸
 一 皇权与士族的矛盾
 二 皇权与宦官
 三 士族反宦官外戚的斗争
 四 党锢之祸与经学的没落
第二十章 汉末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及其与魏晋思想的
 联系
 一 王符的社会批判思想
 二 崔寰的社会批判思想
 三 仲长统的社会批判思想
 四 “本末”、“名实”与魏晋思想
第二十一章 许慎、郑玄、虞翻与两汉经学的终结
 一 《说文解字》与经学
 二 《五经异义》
 三 郑玄的遍注群经
 四 郑玄《易》注的理性因素
 五 引《老》注《易》的开始
 六 虞翻象数易学的特征
 七 儒通互补与汉末风尚
后记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