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一礼俗:元代国家祭祀研究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马晓林
|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年:2024年08月 |
コード:505351 577p 24cm ISBN/ISSN 9787101166880 |
|
|
|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
|
|
|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其自有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产生了剧烈碰撞,而这一点尤其在元朝的国家祭祀制度中得以呈现。因此,研究元代国家祭祀的继承与变通,对于探索元朝蒙汉二元制度之冲突与调和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突破以往研究对于元代国家祭祀体系的认知,以蒙汉二元文化为中心,兼顾多元文化,注重多语言文献的发掘利用和文本批判,综合考量元代国家祭祀与宗教、政治、社会的互动关系,立体展现了元代国家祭祀的形成与发展。
目录 序 绪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体系架构 第一篇 祭天 第一章 元代蒙古人的祭天 一 主格黎 二 洒马渾 三 多元文化的交融 四 小结 第二章 元代郊祀 一 元代郊祀的建立 二 元代郊祀年表 三 天地分合与南北郊问题的变异 四 元代亲郊背后的三重因素 五 元代郊祀仪式中的“国礼” 六 小结 第三章 壬子年(1252)日月山祭天 一 史料分歧与史源梳理 二 壬子年祭天史实 三 壬子年祭天与《蒙古秘史》 四 元世祖时期官方与民间的壬子年祭天记忆 五 元文宗时期官修国史中的壬子年祭天 六 小结 附 日月山相关历史地理问题 本篇结语 第二篇 祭祖 第四章 元代火室斡耳朵与烧饭祭祀 一 火室的词义 二 火室制度之源:成吉思汗斡耳朵祭祀 三 忽必烈朝的祭祖与火室的出现 四 十一室皇后斡耳朵考实 五 火室斡耳朵与烧饭祭祀 六 小结 第五章 元代太庙 一 燕京太庙 二 大都太庙的建立 三 成宗的继承 四 武宗的改制 五 仁宗的无为与英宗的更新 六 泰定帝的重整 七 文宗与顺帝的维持与微调 八 小结 第六章 元代影堂 一 元代影堂的起源 二 世祖时期的影堂雏形 三 成宗至仁宗时期的影堂 四 英宗时期的影堂 五 泰定帝时期的影堂 六 文宗时期的影堂 七 顺帝时期的影堂 八 半官方影堂 九 小结 本篇结语 第三篇 国俗旧礼 第七章 《元史·祭祀志·国俗旧礼》的成立 一 内容性质 二 记事时间 三 史源 四 小结 第八章 元代太庙中的“国礼” 一 太庙牲酒中的“国礼” 二 太庙仪节中的“国礼” 三 太庙礼仪中的怯薛执事 四 小结 第九章 元代射草狗仪式 一 文本纂成的时代背景 二 仪式因素分析 三 参与仪式的氏族 四 小结 第十章 元代国俗旧礼辑考 一 望祭北方陵园 二 幄殿祓祭 三 祀宅神与萨满降神 四 岁末祭火脱灾 五 女巫骨卜与祓除 六 “设比儿”与“撒答海” 七 祭旄纛 八 石人祭祀 本篇结语 第四篇 岳镇海渎 第十一章 元代岳镇海渎祭祀的渊源 一 蒙古传统的山川信仰 二 中原传统的岳镇海渎祭祀 三 蒙古祭祀岳渎的肇始与道教 四 小结 第十二章 元代岳镇海渎祭祀的建置沿革 一 建置:世祖、成宗时期 二 延续:元代中后期 三 小结 第十三章 元代岳镇海渎祭祀的地点与路线 一 祭祀地点 二 代祀路线 三 小结 第十四章 元代岳镇海渎祭祀的运作 一 祭祀仪式 二 代祀使臣 三 祭祀礼物与祠庙经济 四 小结 本篇结语 附 元代岳镇海渎代祀年表 第五篇 天下通祀 第十五章 元代坛缱祭祀 一 元代坛譴祭祀的建立 二 历代礼制中的元代坛遺制度 三 小结 第十六章 元代社稷 一 元代国都社稷祭祀 二 元代州县社稷祭祀 三 元代基层社稷祭祀 四 小结 第十七章 元代宣圣庙 一 元代宣圣祭祀的建立 二 宣圣庙配享制度 三 宣圣庙从祀制度 四 小结 第十八章 元代三皇庙 一 作为古帝祭祀的三皇 二 三皇庙的出现与发展 三 三皇庙的多面性内涵与历史影响 四 小结 第十九章 元代帝师殿 一 帝师殿的设立过程 二 帝师殿制度的内容 三 帝师殿的设立原因 四 帝师殿通祀的推广 五 帝师殿与蒙古字学的关系 六 小结 本篇结语 结论 一 “国礼”的构建与变迁 二 中原吉礼制度的本质因素 三 多元文化的互动与新仪式的创造 四 大一统与因俗而治 参考文献 一 史料 二 研究著述 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