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中国民办教育通史(全3册) /中国民办教育史丛书
樊继轩 杨雪梅 胡大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05月
コード:448899     24cm ISBN/ISSN 9787520140058
 
価格 27,390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民办教育从先秦时期到当代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挖掘、深化中国古代、近代和当代民办教育的起源、盛衰历史成因和发展脉络,进一步展现了2500多年来中国民办教育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书中以历史研究常用的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古代和近代的民办教育发展历史,通过私立教育现象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中国古代和近代、当代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律。

古代卷目录
第一编 上古民办教育史
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教育的创立——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远古至公元前771年)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萌芽
一 三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说
二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传说
三 原始社会末期学校的萌芽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造士”教育
一 “以射造士”的夏代学校教育
二 “以乐造士”的商代学校教育
三 “以礼造士”的西周学校教育
第二章官学的衰落与民间私学的勃兴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办教育(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 官学的失修与民间私学的兴起
一 私学起源于官学失修与学术下移
二 士阶层的产生促进了私学发展
三 “养士成风”促进了私学繁荣昌盛
四 私学兴起对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
第二节 孔子创办的私学及儒家学说
一 孔丘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 孔子私学及儒家教育学说
三 儒家私学的教育教学管理
第三节 墨子创办的私学及墨家学说
一 墨翟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 墨家私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思想
三 墨家私学的教育管理制度
第四节 “官私联营”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一 从“养士用士”到稷下学宫
二 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
三 稷下学宫的学术与社会职能
第五节 稷下学宫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
一 稷下学宫的“民办官助”办学体制
二 《弟子职》是稷下学宫的学生守则
三 稷下学宫的大学组织结构模式
第三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教育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办教育(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道家和法家教育学派
一 老子、庄周与道家的教育主张
二 道家学派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哲学
三 法家学派的以法治国和教育主张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其他教育学派
一 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名家学派
二 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阴阳家学派
三 纵横捭阖之策的纵横家学派
四 《杂家》《兵家》和其他学派
第三节 《大学》《中庸》《学记》的教育主张
一 教育专著:《大学》《中庸》《学记》
二 《大学》《中庸》《学记》中的办学理念
三 《大学》《中庸》《学记》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四节 《学记》中的教育制度与教学管理
一 私学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二 私学的教学原则与教育方法
三 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应有素质

第二编 中古民办教育史
第四章 统一国家中私学的停滞与复兴——秦汉时期的民办教育(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第一节 “废黜百家”和“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
一 废黜诸子私学与“焚书坑儒”
二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
三 融合诸子百家学说的《吕氏春秋》
第二节 私学的复苏与今古文经学争鸣
一 汉初的“无为而治”与私学的复苏
二 汉武帝对策与董仲舒“独尊儒术”
三 今古文经学争鸣与私学的繁荣
第三节 汉代私学的结构与家世传授
一 汉代启蒙初级阶段的私学
二 汉代专经研习阶段的私学
三 汉代私学的家世传授和教学内容
第四节 贾谊、王充的教育学说
一 贾谊生平及教育主张
二 贾谊的胎教和早期教育学说
三 王充生平及教育主张
四 王充论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五章动荡时代儒学的转型与私学的昌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办教育(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儒学的转型与私人讲学之风
一 思想与制度博弈中儒学的转型
二 “隐居山林”的私人讲学之风
三 家族式教育促进了私学的繁荣
第二节 儒、道、佛私学的兼容和争鸣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私学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家私学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家私学
第三节 玄风劲吹的魏晋南北朝私学
一 魏晋南北朝玄学的内涵和渊源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的特征
三 亦儒亦玄、儒玄双修的玄学
第四节 魏晋十六国私学的发展历程
一 三国时期私学的发展历程
二 两晋时期私学的发展历程
三 十六国时期私学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私学的发展历程
一 私学家“隐居山林,乡居不仕”
二 “兼容并蓄”的南朝私学
三 北朝时期私学繁荣兴旺的原因
四 北朝时期私学规模和办学特色
第六节 傅玄、颜之推的教育学说
一 傅玄生平及教育主张
二 傅玄论道德教育
三 颜之推生平及教育主张
四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第六章隋唐私学的多元化和书院的萌芽
——隋唐五代时期的民办教育(公元581~960年)
第一节 隋唐五代私学的发展和办学类型
一 隋唐五代时期私学的发展历程
二 隋唐时期对私学的教育政策
三 隋唐五代时期私学的办学类型
第二节 隋唐时期私学中的职业教育
一 隋唐时期的实科职业教育
二 隋唐时期的私学职业教育
三 唐朝的实科职业教育教材
第三节 书院的起源和唐诗中的书院
一 唐代书院的起源和发展
二 唐代初年的民间书院
三 唐代诗人所描绘的书院
第四节 韩愈、柳宗元的教育学说
一 韩愈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韩愈的教育思想
三 柳宗元生平及教育活动
四 柳宗元的哲学和教育思想

第三编 近古民办教育史
第七章 私学的繁荣与名扬天下的书院——宋辽金元时期的民办教育(公元960~1368年)
第一节 宋辽金元时期的私学和办学类型
一 宋代“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
二 “乡党之学”与私学办学类型
三 遍及乡野的私立蒙学教育
第二节 宋代时期书院的发展与嬗变
一 北宋时期书院的兴起和发展
二 北宋兴学运动与书院的嬗变
三 程朱理学与南宋书院的发展
第三节 名扬天下的宋代著名书院
一 岳麓书院
二 白鹿洞书院
三 应天府书院
四 嵩阳书院
五 石鼓书院和茅山书院
第四节 南宋时期的书院及书院制度
一 南宋书院的兴起及其原因
二 书院的基本功能与规制
三 书院的学规与管理制度
第五节 元代民间私学与书院官学化
一 官学的萎缩与民间私学的发展
二 元代时期书院的扩展及嬗变
三 元代时期书院的官学化
第六节 朱熹的儒家理学教育思想
一 朱熹生平及教育活动
二 朱熹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三 朱熹论“小学”与“大学”教育
四 朱熹论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五 朱熹与张栻、陆九渊的会讲
第八章 明清时期私学的繁荣、普及与嬗变——明代与清代前期的民办教育(公元1368~1840年)
第一节 明清的义学、私塾和蒙学教育
一 明代的初级私学:义学和私塾
二 明代的私人结庐授徒
三 清代的蒙学教育和社学教育
第二节 明代书院的盛衰、繁荣及嬗变
一 明初的文教政策与书院的沉寂
二 明代中叶书院的繁荣及发展
三 明代禁毁书院导致书院的渐衰
第三节 明代书院的讲学内容与教学法
一 王阳明、湛若水的讲学内容
二 东林学派的实学讲学内容
三 明代书院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第四节 明代书院的管理和书院科举
一 明代书院的教学组织管理
二 明代书院的讲会与书院考课
三 明代书院的经费及后勤管理
四 明代书院与书院科举
第五节 清初书院的恢复发展与管理
一 清代初期书院的恢复和发展
二 繁荣兴旺的清代初期书院
三 清初书院的管理和课程学制
第六节 清代学者的教育改革主张
一 黄宗羲、王夫之的教育改革主张
二 颜元对书院教育的改革主张
三 乾嘉学派和阮元的治学主张

近代卷目录
第一编 近世民办教育史
第一章 晚清官学的沉沦与书院的衰落——鸦片战争时期的民办教育(1840~1862年)
第一节 晚清时期官学的沉沦
一 理学独尊使教化取代了教育
二 强化思想控制僵化了科举制度
三 重考轻教导致了官学的沉沦
第二节 私学的衰落和教会书院的兴起
一 制度积弊丛生使书院走向衰落
二 僵化守旧使晚清私塾步履维艰
三 晚清教会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反传统教育改革实践
一 太平天国的教育活动
二 太平天国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三 太平天国对科举制度的改革
四 《资政新篇》中的教育理想
第二章 清末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洋务运动和清末时期的民办教育(1862~1911年)
第一节 书院改制与新式学堂的兴起
一 清末时期的“废科举、兴学堂”
二 清末时期兴学育才的书院改制
三 清末私塾的改良与持续发展
四 千古一丐武训的“行乞兴学”
第二节 清末时期新型私学的萌生与转型
一 清末时期新型私学的萌生及特色
二 具有多元化特征的新型私学
三 清末时期的知名私立学校
第三节 清末时期教会学校的扩张与发展
一 由英华书院到马礼逊学校的变迁
二 清末时期教会小学的扩张与发展
三 清末时期教会中学的扩张与发展
第四节 清末时期教会大学的扩张与发展
一 教会大学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理念
二 教会大学对清政府办学的影响
三 教会举办的女子高等教育
四 教会举办的职业高等教育
第三章 晚清和清末时期的教育思潮——晚清和清末时期的民办教育(1840~1911年)
第一节 从“经世致用”到“师夷制夷”
一 龚自珍“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二 林则徐“师敌制敌”的教育主张
三 《海国图志》和魏源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洋务教育与清末时期的教育思潮
一 清末“中体西用”的洋务派学堂
二 曾国藩“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三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维新教育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一 清末新政时期维新派的教育改革
二 康有为“普及大众”的教育思想
三 梁启超“治国理政”的教育思想

第二编 近代民办教育史
第四章 民国近代私立学校的设立与变革——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办教育(1911~1949年)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传统私立教育的变革
一 “革命与教育并行”的主张
二 孙中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三 私立教育由传统向近代的变革
第二节 清末民初时期教育政策的演变
一 晚清新政时期教育政策的演变
二 民国成立后教育政策的演变
三 民国成立后实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四 民国初期各级教育的改革实验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新学制系统改革方案
一 北洋政府时期的“学校系统改革案”
二 民国初期的中小学课程纲要
三 民国十七年推行的新学制系统
四 师范、职业学校、大学的新学制
第四节 国民政府制定的私立学校法规
一 一系列法规促进了私立学校的发展
二 1933年版《私立学校规程》主要内容
三 民国时期《私立学校规程》的实施
第五节 国民政府对私立学校的规范管理
一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私立高校的管理
二 抗战后国民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管理
三 国民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管理引导
第六节 民国时期私立学校的设立与发展
一 民国初期私立学校的创立和发展
二 教会在私立学校的传播和政府对策
三 民国时期各级私立学校的发展
第五章 近代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嬗变——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办高等教育(1911~1949年)
第一节 近代私立大学的产生与变迁
一 清末时期私立大学的产生背景
二 民国私立大学的发展概况与特征
三 近代私立大学的贡献和意义
第二节 民国时期著名的私立大学
一 从震旦学院到复旦大学的嬗变
二 从上海德文医学堂到同济大学
三 移植法国大学区制的中法大学
四 严修、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
五 华侨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
第三节 “西学东渐”的近代教会大学
一 清末民初教会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东吴大学与震旦大学
三 岭南大学、圣约翰大学与沪江大学
四 民国时期其他的教会大学
第四节 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教育理念
一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二 李石曾的生平与教育活动
三 陈裕光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第六章 近代多元化的教育思潮及实践——中华民国时期的民办教育(1911~1949年)
第一节 张謇的办学实践及实业教育思想
一 张謇的生平与“实业救国”成就
二 “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办学实践
三 张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管理主张
第二节 五四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潮
一 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二 平民教育和工读教育的思潮
三 自由主义和职业教育的思潮
四 科学教育思潮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思潮及实践
一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主张及实践
二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实践
三 陶行知的乡村教育主张及实践
四 黄炎培的乡村教育主张及实践
五 蚕桑学校:乡村教育实践的范例

第三编 新民主主义教育史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民办教育(1919~1949年)
第一节 从平民教育到新民主主义教育
一 从平民教育到工农大众化教育
二 国民革命中工农夜校的兴起
三 红色苏区的工农大众化教育
四 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办学实践
一 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
二 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扫盲运动
三 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基础教育
四 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第三节 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学制体系
一 红色苏区时期的教育体系
二 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学制体系
三 解放战争时期学制的逐步正规化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红色大学
一 国共合作旗帜下的上海大学
二 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红军大学
三 抗战时期的红色最高军事学府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民办教育(1919~1949年)
第一节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思想
一 李大钊的生平活动及教育思想
二 恽代英的生平活动及教育思想
三 杨贤江的生平活动及教育思想
第二节 徐特立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一 徐特立早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二 徐特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三 徐特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及实践
四 徐特立的职业教学主张及实践
第三节 毛泽东的大众化教育思想及实践
一 毛泽东大众化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 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
三 毛泽东大众化教育思想的形成
四 毛泽东大众化教育思想的发展

当代卷目录
第一编 当代民办教育史
第一章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顿挫与复苏——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民办教育(1949~1982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私立中小学的改造与接办
一 国家对私立学校的改造和政策保护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教会中小学的改造与接办
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私立中小学的改造与接办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私立高校的改造与接办
一 新中国成立前私立高等学校概况
二 新中国成立前私立教会高等学校概况
三 新中国对教会大学的接收和管理
四 新中国对私立高校的扶持与改造
第三节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沉寂与复苏
一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沉寂与星火点燃
二 改革开放是民办教育复苏的土壤
三 民办助考机构风起云涌遍地开花
第四节 改革开放初期民办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一 三中全会以来民办教育的办学特点与发展
二 改革开放初期民办教育的酝酿与发展
三 《宪法》颁布后民办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第二章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起步与发展——改革开放后的民办教育(1982~1992年)
第一节 民办教育从改革开放后起步
一 民办教育起步阶段国家的政策引导
二 学术研讨助推民办教育的起步和发展
三 改革开放后民办教育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民办高等教育的星火燎原
一 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政策
二 民办高等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三 起步发展阶段民办高校发展个案
第三节 自学考试与民办高教机构的发展
一 国家自学考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 自考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四节 其他类型民办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一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二 民办基础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三 民办学前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四 民办培训教育的起步与发展
第三章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壮大与繁荣——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民办教育(1992~2003年)
第一节 国家政策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一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
二 民办教育研究会议及行业团体
三 民办教育的繁荣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 民办高等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一 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政策
二 民办高等教育的行业团体及会议
三 民办高等教育的繁荣及发展
四 地方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
第三节 民办基础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一 国家对民办基础教育的扶持政策
二 民办基础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三 地方政府对民办基础教育的扶持
第四节 其他类型民办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一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二 民办学前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三 民办培训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章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规范与创新——《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后的民办教育(2003~2010年)
第一节 民办高等教育的规范与发展
一 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政策
二 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的状况
三 地方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扶持
第二节 其他类型民办教育的规范与发展
一 民办高中阶段的规范与发展
二 民办中小学阶段的规范与发展
三 民办学前教育的规范与发展
四 民办培训教育的规范与发展
第三节 民办教育发展中的规范与创新
一 民办基础教育中的“名校办民校”
二 对“名校办民校”的治理和整顿
三 独立学院对民办高校的影响和创新
四 民办非企业登记对民办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民办教育的学术理论探索与研究
一 民办教育的理论学术研究
二 民办教育的各类学术会议
三 民办教育的科研课题与调研
第五章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的民办教育(2010~2016年)
第一节 《教育规划纲要》是民办教育转型发展的指南
一 《教育规划纲要》奏响了民办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二 国家对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成定局
三 温州市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
四 教育法律为分类管理扫除法律障碍
五 拟出“30条”承载着希望和期盼
第二节 民办高等教育在内涵式发展中转型
一 “十二五”期间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二 系列新政推进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三 学术交流助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第三节 民办基础教育质量和特色稳中有升
一 民办基础教育的发展上了新台阶
二 系列新政促进民办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三 学术交流促进民办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第四节 其他类型民办教育的转型发展新态势
一 民办学前教育质量和规模的发展
二 学术交流促进了民办学前教育新发展
三 “十二五”期间民办培训教育呈现新态势
第六章当代中国台港澳地区的民办教育(1949~2016年)
第一节 当代中国台湾地区的民办教育
一 当代中国台湾地区的民办学前教育
二 当代中国台湾地区的民办中小学教育
三 当代中国台湾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
四 当代中国台湾地区民办高等名校
五 台湾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因及特点
第二节 当代中国香港地区的民办教育
一 当代中国香港地区的民办基础教育
二 当代中国香港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
三 当代中国香港地区的民办名校介绍
第三节 当代中国澳门地区的民办教育
一 当代中国澳门地区的民办基础教育
二 当代中国澳门地区的民办高等教育
三 当代中国澳门地区的民办名校介绍

第二编 当代民办教育专题史
第七章 民办教育法规政策的形成与演进
第一节 民办教育法律的形成与演进
一 与民办教育相关的宪法
二 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
第二节 民办教育“行政法规”的形成与演进
一 1949~1977年民办教育行政法规
二 1978~1992年民办教育行政法规
三 1993~2002年民办教育行政法规
四 2003~2017年民办教育行政法规
第三节 民办教育“行政规章”的形成与演进
一 1949~1977年民办教育行政规章
二 1978~1992年民办教育行政规章
三 1993~2002年民办教育行政规章
四 2003~2017年民办教育行政规章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对民办教育的领导
第一节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办教育
一 党的代表大会非常关注民办教育
二 党的重大决定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三 党和国家精心规划扶持民办教育
四 党领导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民办教育
第二节 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的建设
一 党和国家重视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
二 各省党委支持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
三 地方党委扶持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
第三节 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作用
一 北京城市学院:中国第一个民办高校党组织建立者
二 珠海外经贸专修学院:民办非学历教育的党建样板
三 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党建模式
四 黄河科技学院:始终坚定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
第九章 民办教育管理机构与行业组织建设
第一节 各级政府中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
一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行政部门的设置与演变
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与政策
三 改革开放后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和政策
四 民办教育政府四级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二节 全国性民办教育行业组织的建设
一 民办教育社团的酝酿、建立及活动
二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及组织建设
三 其他民办教育社团的组织建设
第三节 各地区民办教育社团组织建设
一 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二 山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三 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四 湖北省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协会的组织建设
五 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六 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七 河北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八 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九 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 江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一 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二 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三 福建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四 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五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六 重庆市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七 天津市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八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十九 陕西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二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二十一 青海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二十二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二十三 安徽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二十四 甘肃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二十五 江苏省工商联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建设
第十章 当代中国不同区域民办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各地民办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一 法规规范阶段前不同区域的民办教育
二 法规规范阶段不同区域的民办教育
三 法律规范阶段不同区域的民办教育
第二节 民办高等教育的“陕西现象”
一 民办高等教育“陕西现象”的现状
二 民办高等教育“陕西现象”的特征
三 民办高等教育“陕西现象”的成因
四 民办高等教育“陕西现象”的经验
第三节 民办基础教育的“温州模式”
一 民办基础教育“温州模式”的现状
二 民办基础教育“温州模式”的特征
三 民办基础教育“温州模式”的成因
四 民办基础教育“温州模式”的经验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民办学校倒闭个案追思
第一节 民办学校倒闭的宏观背景
一 国家政策变化对民办学校的影响
二 国家经济环境对民办学校的影响
三 民办教育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四 民办学校内部管理自身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储备金模式民办学校倒闭个案
一 案例一:举办人因挪用资金而获刑
二 案例二:办学者因非法集资而被追责
三 案例三:南洋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
四 案例四:金山桥学校因经营不善而坍塌
五 案例五:家长集中挤兑,学校被迫关闭
六 案例六:办学资金断流,校方宣布停课
七 案例七:学校资不抵债,开创清算先例
八 案例八:老板获罪羁押,学校破产清算
第三节 民办学校自身原因倒闭个案
一 案例九:家族经营造成学校倒闭
二 案例十:管理混乱引发办学危机
三 案例十一:夫妻反目导致学校停办
四 案例十二:培训机构关张,老板携款“跑路”
五 案例十三:学校盛极而衰,祸因超常投入
六 案例十四:一场经济纠纷,毁了一所学校
七 案例十五:扩大规模不成,缘自决策失误
八 案例十六:民校破产清算,再无适法障碍
第四节 监管不当导致民办学校倒闭个案
一 案例十七:穿上小鞋的电子学校
二 案例十八:岂能服人的法院判决
三 案例十九:公权介入的商丘风波
四 案例二十:主管部门坐上被告席
五 案例二十一:非法开办的华清中学
六 案例二十二:“接管”的处罚何时中止
七 案例二十三:校长开溜的培训机构
第五节 民办学校倒闭个案的若干反思
一 应该历史、辩证地看待教育储备金
二 民办学校进行业务扩张一定要谨慎
三 民办学校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四 靠自身能力保障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
五 高收费学校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六 拯救民办学校办学危机是政府的职责
第十二章 中国民办教育国际化的构建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民办教育国际化的因由与必然
一 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现实基础
二 教育国际化潮流——外在驱动
三 民办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内在动力
四 信息化社会与通信科技的发展——技术支撑
第二节 我国民办教育走向国际化的的发展进程
一 我国民办教育国际化的蛰伏
二 我国民办教育国际化的觉醒
三 我国民办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民办教育国际化发展新趋势
一 我国民办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构建
二 我国民办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新趋势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