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与马华文学思潮审美转向 /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
易淑琼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03月
コード:430083   345p  24cm ISBN/ISSN 9787516191934
 
価格 
特価
2,860円
5,720円
  在庫僅少
弊社の在庫が2,3部以下のものです。店頭在庫については別途お問合わせください。
 
カートに入れる
本书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方法,进入马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年)空间,从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在主体性建构焦虑下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的审美嬗变。“文学马华,强调文学的自主性,表现为马华新生代作家从题材书写到现代后现代创作技法的多方实践,代表了马华文学的现代性追求。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
 一 马华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媒介语境
 二 《星洲日报》及其文艺副刊的样本意义
 三 研究时段与马华文学思潮的脉动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一 报纸副刊与文学关系研究的理论切入
 二 副刊作为文学史料库:战前新马华文报纸副刊与新马华文文学研究
 三 副刊与文学的互动:战后马华中文报纸副刊与文学研究
 四 问题的提出与重要术语释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构架叙要
 一 从“地方性知识”出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
 二 本书构架叙要
第二章 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嬗变与文艺副刊驱动平台
第一节 从“马华文学”到“文学马华”——马华文学思潮嬗变的总特征
 一 作为“政治性兼文本”的马华文学
 二 独立以来马华文学思潮流变
 三 “马华”与“文学”张力作用下的文学思潮审美转向
第二节 马华文学思潮与文艺副刊驱动的两种形式
 一 “南洋文艺”文学知音论述与文学思潮的塑形
 二 《星洲日报》文艺副刊的广场喧哗与文学思潮引领
 三 文学越界与文学思潮的传播:“静中听雷”专栏探析
第三节 作为文学思潮实验场域的《星洲日报》青少年创作版位
 一 《星洲日报》文艺副刊梯度设置下的青少年创作版位
 二 马华文学新秀创作生态观察——以“梦想家”和“后浪”为样本
 三 作为马华文学审美理想实验场域的青少年文艺创作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学议题化与马华文学思潮审美转向
第一节 议程设置下的马华文学论争及主体性追问
 一 议程设置:1990年代马华文学论争的媒介化操作
 二 “议程”如何“设置”——以“文学的激荡”为例
 三 “议程设置”前提:文学新生代及马华文学主体性追寻
 四 “议程设置”的马华文学外部场域
第二节 “经典缺席”议题——马华文学主体性追问中的审美在场
 一 “经典缺席”与文学审美评价标准
 二 1990年代典律建构活动中美学标准论争
 三 审美如何在场?——重返“五四”的话语建构策略
 四 为何重返“五四”话语?
第三节 “重写马华文学史”议题与审美“关系性思考”
 一 “重写马华文学史”议题的提出
 二 基于审美“关系性思考”的“重写马华文学史”论述
 三 重写的重写——以《方修论》为中心的美学辩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艺春秋”与马华文学思潮审美转向的实践形态
第一节 折中在“写实”与“现代”间的美学渐变
 一 复刊初期传统现实主义的笼罩性影响
 二 1990年代专栏及征稿与载道传统的淡化
 三 文学“向内转”中对传统的反叛与回归:以诗歌专辑为例
 四 文学论述:新批评与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新变
第二节 从“回到文学”到“文学马华”的知识谱系重构
 一 “文艺春秋”类广告语的置入与文学本位的回归
 二 如何“马华”?——“文艺春秋”主题专辑的“地方”书写
 三 基于经典建构的“文学马华”知识谱系重构
第三节 “文艺春秋”获奖作品刊载的美学范本导向
 一 “文艺春秋”编辑中隐秘的文学奖主线与话语权力
 二 获奖作品刊载的台湾文学奖项风光
 三 获奖作家个体身份建构及其审美示范——以旅台陈大为为例
 四 由“旅台”到“在台”——旅台文学群体身份建构及审美辐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星云”通俗化文学风潮及其影响下的“文学马华”
第一节 从传统人文副刊向生活文学副刊转型——“星云”分期考察
 一 张永修时期:“星云”本土化转向的人文性坚守
 二 赖碧清、黄菊子时期: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摆荡
 三 谢慧丽时期:传媒消费主义主导下的大众休闲文艺
第二节 “庶民写作”与“日常生活审美化”——“星云”征文探析
 一 节庆征文:文化传承与文化消费
 二 话题征文:人伦之美与人性关怀
 三 “星云”征文的庶民参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第三节 文学跨界写作的偶像化现象——以“凌云笔阵”专栏为例
 一 “凌云笔阵”——作为行业精英的书写场域
 二 “凌云笔阵”作者的“偶像化”制作趋向
 三 “凌云笔阵”的内容书写:纸上“星巴克”
第四节 “星云
 一 从“张曼娟旋风”看马华社会阅读通俗化风潮
 二 “星云”“通俗散文”与“文学马华”辩证关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华文学思潮审美转向的文学奖机制
第一节 花踪文学奖与文学象征资本的确立
 一 命名:国族寓意符号与文化的霓裳羽衣
 二 仪典·魅力·权威性——奥斯卡式颁奖礼
 三 “包装”——从文化疗伤到文化传薪
 四 “花踪”作为符号资本的权力建构
 五 花踪文学奖与大众文化消费语境
第二节 花踪文学奖与作为“文学马华”主体的新生代崛起
 一 花踪文学奖征文与马华文坛创作生态
 二 花踪文学奖获得者代际分析
 三 文学奖之后——马华文学选本与新生代获奖群体
第三节 文学奖的权力效应与新生代创作审美趋向
 一 花踪文学奖权力效应的发生
 二 新生代决审作品的西方形式美学摹写
 三 新生代决审作品的传统美学内蕴
 四 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新生代审美趋向
第四节 花踪文学奖“走A国际”与“文学马华”审美独特性探索
 一 走向世界的花踪文学奖
 二 “花踪”决审作品文学身份书写与“马华”性
 三 花踪文学奖悖论:“文学马华”审美多元化与审美趋同现象
本章小结
结语“文化办报”策略下的“小文学”媒介在场
 一 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转向的媒介在场
 二 “文化办报”策略与“小文学”的“文学—文化”制作程式
 三 马华文学思潮嬗变中“小文学”的媒介在场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