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サイト内検索
カートを見る
ログイン ヘルプ お問い合わせ
トップページ 輸入書 国内書 輸入雑誌  
本を探す 検索   ≫詳細検索
詳細情報
最后的“天朝” - 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增订版) 精装
沈志华
出版社: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8年
コード:435926   835p  24cm ISBN/ISSN 9789882370753
 
価格 14,036円
  在庫無し
現在、弊社に在庫がございません。海外からの取り寄せとなります。
 
カートに入れる
※ 本書は、《最后的“天朝” 毛泽东、金日成与中朝关系(1945-1976)》(上、下)(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 *品切)の増補改訂版です。
※ 簡体字横排
※ 【関連書籍】
  最後の「天朝」 毛沢東・金日成時代の中国と北朝鮮(上、下)(朱建栄 訳、岩波書店、2016) …初版を元にした邦訳版。第33回大平正芳記念賞特別賞。


戰爭爆發後毛澤東始終積極主張出兵朝鮮,甚至在美軍越過三八線、蘇聯拒絕出動空軍等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力排眾議,毅然決定派兵入朝,其初衷除了對中蘇同盟的考慮,還有沒有想到朝鮮問題?
1956年朝鮮勞動黨發生內亂,金日成索要逃亡中國的延安派幹部,毛澤東大發雷霆,一反常態地對朝鮮內政進行干涉,原因何在?
1958年中國全部撤回駐朝志願軍部隊的動議是如何提出的,難道其目的就是像當時人們理解的那樣,為了政治宣傳和逼迫駐韓美軍撤退?
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金日成就提出要與中國結盟,但為甚麼中朝同盟條約在戰爭結束八年後才遲遲簽訂,而且是與蘇朝同盟條約同時簽訂?
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用鮮血凝成、經歷過戰火考驗的中朝人民的傳統友誼將世世代代流傳下去……六十年來,這套話語連續不斷,令上層和民間,均對中朝關係懷抱著「大哥」對「小弟」的一廂情願,卻在在事與願違。忽明忽暗的朝鮮半島局勢,未來還將持續很長時間。為什麼中國用鮮血換來的盟友並沒有真正地成為中國的「外藩」?中朝關係的結紐,究竟是怎樣造成的?

作者以毛澤東、金日成兩位領導人的平行視角來展開論述,兩位政治領袖各自的縱橫捭闔與你來我往的角力,造就了特殊的中朝關係:中國領導人仍帶有傳統的中央王朝觀念,把包括朝鮮在內的周邊國家都視為同一陣營或可能聯盟中的被領導者,試圖打造一個革命的「天朝」,而金日成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謀求朝鮮的獨立地位和個人(及家族)的專制統治。儘管毛澤東理想中的「天朝」最終還是在他去世後走向了終結,但是毛澤東和金日成的政治巨手合力確定的中朝關係的「基調」,在他們兩人身後,仍然不斷地影響著後來中朝之間的每一次歷史選擇。

<增订版说明>
读者看到这个版本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去年7月该书刚出版,为什么不到一年就出增订版?我来说明一下。
《最后的“天朝”》一书在2009年开始写作,2015年完成初稿,经过不断的修改,于2016年5月定稿。差不多与此同时,日文和韩文的翻译稿也已成形。我的想法是先在大陆出版中文,然后再出版外文。不料,中文稿在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送审时,拖了很久,迟迟没有结果。日本岩波书店催得急,便在2016年9月首先出版了日文版。大概到年底时,中文版送审的结果出来了:目前不宜在中国大陆公开出版。于是,2017年4月韩文版便出版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中文版也准备付梓。
那时,“萨德事件”闹得正凶。我在大连的一次学术报告中,讲述了本书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其中一点就是:中朝之间同盟关系的基础早在“文革”结束时就已经发生动摇,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朝鲜已经不是中国的盟友,而是潜在的敌人。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演讲稿在网上公开后,引起强烈反响,针对我关于中朝关系的说法,有人支持,更有人反对,甚至还有人指责我是“叛徒”、“汉奸”。对于那些毫无学术理念的无端攻击,我并不在意,但这里的确有一个学术性问题需要回答。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中朝同盟的瓦解发生在1980年代,我在写作本书时虽然也看到一些史料,但感觉不够充分,似乎还要等一段时间才可以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所以,对中朝同盟的瓦解,只是作为“尾声”做了简单的论述。对此,我在“后记”里已有说明,并表示将来有足够的史料时再补写一章。现在看来,既然“中朝同盟关系已经瓦解”这个结论如此“意外”和“惊人”,就必须对读者有一个交代,不能三言两语讲一下结论,而应该对这个历史过程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这是一个学者应负的责任,我决定立即开始研究邓小平时代的中朝关系。
作为历史研究,必须从档案入手。然而,在我写毛泽东时代中朝关系所使用的档案文献中,可以利用的史料不多——中国档案尚未解密,俄国档案涉及的内容有限。好在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正在承担一项国家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和整理,我发现,韩国和日本的外交档案都已经解密到1986年,甚至更靠后。有了这些原始文件做基础,再有中国外交部、中联部1980年代印发的大量内部刊物,并补充以当时各国的公开报刊,这项研究还是可以进行的。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完成了“改革开放与中朝同盟基础的瓦解”一章的写作。虽然仍有很多历史细节还不清楚,很多历史链条尚未衔接,但大体脉络还是描绘出来了。
考虑到本书的主体是毛泽东时代的中朝关系,新补的这一章还是作为“尾声”比较适宜,也解决了我在后记中所说“头重脚轻”的问题。在这个写作过程中,我依据新的史料和一些学者的意见,也对初版稿进行了不少细节的修订。在此,我对为本书提出问题和意见的各位同仁,以及为我提供日本档案中译文的徐显芬教授和帮助我翻译韩国档案的赵青峰同学,表示感谢。
顺便说一句,今年9月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本书英文版,就是在这个中文增订版的基础上翻译的。

沈志华
2018年3月15日

目录:
增订版说明
导言 还原一段历史真相
序篇 中朝两党关系的历史渊源
  一、中朝共产党人的早期关系
  二、朝鲜共产党在满洲的活动
  三、中共全面接收朝鲜人入党
  四、中共培养的“延安派”干部
  五、苏联营地造就了“游击队派”
  六、朝鲜革命者回国的不同路径
第一章 若即若离:同志相邻而未相交(1945–1949)
 第一节 北朝鲜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一、苏联在北朝鲜的“联合政府”
  二、整合朝鲜的共产主义组织
  三、斯大林把权力移交金日成
 第二节 政权建立进程中的两党关系
  一、东北内战时期朝鲜提供的援助
  二、革命面对民族认同问题的纠葛
  三、中共解决东北朝鲜族问题的方针
 第三节 中共领导亚洲革命的构想
  一、毛泽东设想的东方情报局
  二、中共取得亚洲革命领导权
  三、北朝鲜仍在苏联的掌控中
第二章 朝鲜战争:朝鲜问题主动权转移(1949–1953)
 第一节 毛泽东与金日成初次见面
  一、莫斯科和北京给平壤泼冷水
  二、斯大林为金日成开“绿灯”
  三、毛泽东被“两驾马车”绑架
 第二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一、斯大林力图避免中国出兵
  二、金日成要求组建国际纵队
  三、毛泽东决心出兵援助朝鲜
 第三节 对北朝鲜问题话语权的转移
  一、金日成被迫放弃军事指挥权
  二、彭德怀下令全军停止进攻
  三、对朝鲜铁路实行军事管制
  四、毛泽东坚持将战争长期化
第三章 提倡主体:金日成应对各方挑战(1953–1956)
 第一节 朝鲜寻求盟国经济援助
  一、毛泽东建构中朝友谊的努力
  二、中苏对朝鲜战后重建的援助
  三、北朝鲜三年经济计划的缺陷
 第二节 金日成在党内排除异己
  一、朴宪永和南方派全军覆没
  二、延安派和苏联派受到排挤
  三、金日成提出确立“主体”意识
 第三节 朝鲜劳动党“八月事件”
  一、非斯大林化与劳动党三大
  二、反对派掀起党内政治斗争
  三、金日成的反击与八月全会
 第四节 中苏共同干预朝鲜事务
  一、中苏两党决定派代表团去平壤
  二、金日成被迫重新召开中央全会
  三、毛泽东把金日成比作东方纳吉
第四章 怀柔政策:毛泽东全力扶植金日成(1956–1960)
 第一节 波匈事件引发对朝新方针
  一、中苏处理与兄弟党关系的困境
  二、金日成不失时机解决国内问题
  三、毛泽东权衡利弊缓和对朝关系
 第二节 中国志愿军主动撤离朝鲜
  一、毛泽东当面向金日成承认错误
  二、志愿军部队全部回国及其结果
  三、金日成在北朝鲜实现一统天下
 第三节 “大跃进”拉出“千里马”
  一、金日成全面学习中国“大跃进”
  二、毛泽东大力支持“千里马”运动
  三、中朝携手迈上“共产主义”大道
第五章 中苏分裂:金日成开展等距离外交(1960–1966)
 第一节 北朝鲜在中苏之间左右逢源
  一、北京与莫斯科对朝鲜的激烈争夺
  二、金日成与中苏分别订立同盟条约
  三、中国在困境中对朝鲜的友好表示
 第二节 中国容忍大批朝鲜族边民出走
  一、朝鲜族居民的国籍问题及其解决
  二、朝鲜对劳动力的需求与边民流动
  三、中国对非法越境问题的处理方式
 第三节 毛泽东满足北朝鲜的领土要求
  一、中国处理陆地边界纠纷的方针
  二、金日成突然提出签订边界条约
  三、中国被迫割让长白山主峰及天池
 第四节 金日成“倒向”中国及其限度
  一、毛泽东把东北交给金日成打理
  二、中国对朝鲜百般迁就和包容
  三、金日成的实用主义外交方针
第六章 貌合神离:毛泽东对朝政策的困境(1966–1976)
 第一节 革命的友谊“破镜重圆”
  一、昔日的“血盟”兄弟反目成仇
  二、崔庸健“突然”现身天安门
  三、毛泽东与金日成握手言和
 第二节 中美和解对中朝关系的影响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国际背景
  二、中美外交谈判中的朝鲜问题
  三、朝鲜在中美关系解冻中获利
  四、中国尽其所能维护朝鲜利益
 第三节 朝鲜接替中共“继续革命”
  一、中国调整对外战略及其影响
  二、金日成主义替代毛泽东思想
  三、两位革命领袖最后一次会面
尾声 改革开放与中朝同盟基础的瓦解
  一、故人去世:领袖故人因素不复存在
  二、对外政策分岐:外交战略全面破裂
  三、意识形态分离:思想基础发生动摇
  四、经贸政策变化:经济基础开始崩塌
  五、中韩建交:地缘政治基础彻底瓦解
结语 中朝关系的恰当定位
 后记
附录
  一、中朝条约、协定、议定书要目(1949–2002)
  二、参考和征引文献
  三、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人名索引

■編著者紹介
沈志華,中蘇關係史、國際冷戰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兼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多個研究所兼職研究員。著有《朝鮮戰爭揭秘》《毛澤東、斯大林與韓戰》《中蘇同盟與朝鮮戰爭研究》《中蘇同盟的經濟背景:1948-1953》《蘇聯專家在中國(1948-1960)》等多部有影響力的學術著作,並著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第三卷:思考與選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
中国・本の情報館~東方書店 東方書店トップページへ
会社案内 - ご注文の方法 - ユーザ規約 - 個人情報について - 著作権について